松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在这位帝王的治理下,出现了什么局面?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2、十月革命带给世界的最大的“震撼”是   (   )

A. 推翻了沙皇政权   B. 第一次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 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D.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3、1923年11月,孙中山在广东发表演讲时说:“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吾党欲求真正之成功一要靠党员的成功,不专靠军队的成功。”“从今以后,要以人民的心力为吾党力量,要用人民心力奋斗。”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  )

A. 全面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B. 创建革命政党,推进民主革命

C. 改组国民党,推进国共两党合作

D. 组建广东革命政府,发动北伐

4、20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其中产生的三位伟人是(   )

A.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B.毛泽东、邓小平、蒋介石

C.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

D.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

5、美苏争霸过程中,苏联处于优势的是在20世纪

A. 50年代

B. 60年代

C. 70年代

D. 80年代

6、苏联解体的标志是

A. 《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

B. 苏联“八一九”事件

C. 赫鲁晓夫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7、做课堂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如下图是小明在某节历史课上的学习笔记,据图片信息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时间: 12-13世纪

地点:欧洲

赞誉:“最美好的花朵”

权利: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A.西欧庄园

B.城市的兴起

C.大学的兴起

D.世界三大宗教

8、《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和瓦特的贡献分别是

A.进化论、蒸汽机车

B.相对论、内燃机

C.电磁学理论、飞机

D.万有引力定律、改良蒸汽机

9、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下列远古人类中,最早使用火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10、1926年,蒋介石下达动员令:“……欲求贯彻革命主张,……必先打倒一切军阀,肃清反动势力,方得实行三民主义,完成国民革命……”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发动北伐战争   B.发动辛亥革命

C.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D.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

 

11、“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这一评论直接针对美国的

A. 军事结盟政策 B. 冷战政策

C. “自由放任”政策 D. “门户开放”政策

12、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

A. 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B.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 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 D. 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

13、1985年,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其中,影响“东西问题”的主要因素是(     

A.冷战的对峙

B.贫富的分化

C.世界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

14、1997年12月26日美国《时代》周刊选出的20世纪风云人物中,在探索原子能和宇宙的多种作用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牛顿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居里夫人

 

15、20世纪上半叶人类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反对战争热爱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战前在欧洲先后形成了两大敌对的侵略性的军事集团——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B. 二战中,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组织——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C. 二战中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标志着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 二战中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战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6、“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种社会现象开始出现和完成在

A. 唐朝中后期、南宋时期

B. 隋朝后期、北宋时期

C. 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

D. 魏晋时期、北宋时期

17、下列各选项中均有两个中外重要历史事件,其中恰好在同一年发生的是:

A.

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亚历山大率领大军进攻波斯帝国

B.

唐太宗李世民改年号为“贞观”

穆罕默徳率穆斯林占领麦加

C.

中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D.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A.A

B.B

C.C

D.D

18、1929年出版的《高中本国史》写道:“自此约定后,法美等国亦均援英例订约,于是满清之统驭权失坠,中国门户洞开。”材料中的英例

A.是中国签订的第一个对外条约

B.加速了英国殖民帝国的建立

C.促使清政府开始了近代化探索

D.客观上使中国卷入全球化浪潮

19、“1764年,英国通过‘食糖法’,对输入北美的食糖、糖浆、咖啡等商品课以重税,同时规定英国需要的木材、皮革商品,殖民地只能输往英国。”这可以用来分析

A. 独立战争的原因   B. 南北战争的背景

C. 三角贸易的影响   D. 工业革命的影响

20、经济危机本质上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即市场供应量远远超过了社会的需求量,所以解决危机最直接的办法是缩减供给和刺激需求。下列罗斯福新政中,属于刺激需求的是

①调节农业生产与销售,限制产量②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③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恢复银行信用 ④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公共设施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请将下列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方框内。

A.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地点

B.开辟打击德国法西斯第二战场的登陆地点

C.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

22、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修建了________,它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________,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

 

23、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1943年2月,苏联人民取得________保卫战的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______。1943年9月,________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________

24、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地名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在慕尼黑会议中被德国侵占的地区。B、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二战爆发时最早遭到德军打击的国家

25、二战后,______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26、倒幕运动

(1)参与者: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成为各个阶层唾弃的对象。一部分中下级________采取“________”的策略,联合西南________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2)倒幕运动:________年1月,倒幕派武装在________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拥立16岁的________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________”。同年,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扑,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________。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________

27、欧洲的联合: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________。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________

28、1915年,新文化运动掀起。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和(  

 

29、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____________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____________状态。

30、公元八世纪到公元十七世纪,在亚洲中西部和北非地区曾经建立的伊斯兰教封建帝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为什么会爆发第一次中东战争?

 

32、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33、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日两国毗邻而居,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友好交往与兵戎相见都成为历史长廊中形象各异的刻度,启迪着中日关系未来的发展。

材料二:2017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材料三: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日两国在近代史上分别进行过哪些改革?

(2)根据材料二,写出“十四年抗战概”的起止年份。请你谈谈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体现了哪些精神品质?(写出两点即可)

(3)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确定哪一天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4)请你谈谈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