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如果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下列最具说服力的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2、中国的丝织品经由丝绸之路转运到欧洲最早是在
A. 秦朝 B. 西汉
C. 隋朝 D. 唐朝
3、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的新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
A.电力的发明与应用 B.航天技术的进步
C.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 D.网络技术的发展
4、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主要理由应该是《十二铜表法》
A.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 B.制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D.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5、1933年1月30日晚,一排排冲锋队员,迈着骄横的步伐,通过勃兰登堡凯旋门,游行庆祝纳粹党魁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游行队伍的火炬照亮了柏林的夜空,德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揭开了。“最黑暗的一页”指的是
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D.策划“国会纵火案”
6、福州于山戚公祠是为纪念明代一位抗倭民族英雄而修建的,这位民族英雄是( )
A.郑成功 B.康熙帝 C.戚继光 D.林则徐
7、500多年前,非洲沦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500年后,“黑暗大陆”初现曙光,殖民统治纷纷瓦解,其最重要的事件是
A.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B.埃塞俄比亚获得独立
C.纳米比亚获得独立 D.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
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 )
A.初步发展阶段
B.“短暂的春天”阶段
C.再度受挫阶段
D.陷入绝境阶段
9、“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和平的方式,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材料中的“创举”是指
A.引导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
B.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C.国家实行赎买政策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0、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在这之后担任苏联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相继进行了改革。他们的改革主要是针对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B. 新经济政策的不足
C. 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
D. 苏联模式的弊端
11、20世纪50年代,在农村的某个地方流行着这样的一首民歌:“稻谷赶黄豆,黄豆象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民歌,你认为这首民歌应该创作于
A. 人民公社化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文革”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12、日本防卫大臣稻田朋美在被问及南京大屠杀事件时,她表示“不认为存在‘百人斩’(杀人比赛)”。对此最有力的证据是( )
A.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B.当年受害者、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C.国际友人当时的记录与评价
D.屠杀现场遗迹和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13、观察下边的欧洲中世纪庄园示意图,从该图中能提取到的信息有( )
①耕地有春耕地、秋耕地、休耕地三部分
②人们得向领主缴纳农产品、人头税、年供和磨坊使用费
③庄园内有树林、牧场、草场等
④庄园内的村民有自己的份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下列选项中,发生在1949年的有
A. 德国分裂
B. 经互会成立
C. 北约成立
D. 万隆会议
15、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交通工具发明创造不断出现。下列交通工具中,在 19 世纪发明成功的是:①轮船 ②电车 ③飞机 ④火车 ⑤汽车 ( )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6、有人说,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林肯拯救了美国,罗斯福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其中“林肯拯救了美国”指的是:( )
A. 赢得了民族独立 B. 维护了国家统一
C. 制定了1787年宪法 D. 摆脱了经济大危机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彻底丧失了霸权地位,美国和苏联为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标志美苏“冷战”开始的事件是
A. “北约”组织建立
B. 德国的分裂
C. “华约”组织的建立
D.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8、这部法律文件诞生于1804年,是为保卫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而制定的,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部法律文件的伟大制定者是( )
A.汉谟拉比 B.马克思
C.拿破仑 D.罗斯福
19、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已波及俄国,在许多工业部门中机器生产逐渐代替落后的手工劳动;铁路、轮船已开始通车通航。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仍然受到封建农奴制度的严重阻碍和束缚。这段话主要反映了当时俄国改革
A.必然性
B.彻底性
C.偶发性
D.危害性
20、制约着美国,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力量不包括
A. 欧盟
B. 加拿大
C. 中国
D. 俄罗斯
21、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有这样一份档案,请你仔细阅读,然后分析下表中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 )
时间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分配收入 |
1976年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1979年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元 |
A.新中国成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D.土地改革完成
22、1990年______(国家)获得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19世纪初玻利瓦尔领导拉美人民开展了反抗______(国家)殖民统治的运动。
23、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关内容。
(1)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是: 。
(2)1935年,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
(3)从1968年起,日本开始了以“富国强兵、殖产兴业、 ”为口号的明治维新。
(4)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同时为资本主义国家 提供了范例。
(5)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以 为背景创作了《英雄交响曲》,抒发了人们渴望光明、为争取解放而英勇斗争的激情。
24、南北矛盾的加剧:
原因: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
(1)经济制度矛盾: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南方却以___________经济为主,大量使用____________劳动。英国工业革命后,对棉花的需求进一步刺激了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2)市场、原料:北方为发展本国工业,要求提高关税,抵制外国商品的输人;南方为了扩大棉花等原料出口,换取英国廉价的工业品,反对提高关税。
(3)劳动力:同时,对美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北方主张禁止________________制度,建立___________州,发展资本主义;南方则力图扩展奴隶制度,建立新的___________州。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北方一些有识之士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开展____________运动。他们揭露奴隶制的罪恶,积极帮助黑人奴隶逃往北方。
25、《________》签订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________制逐渐形成。
26、春秋的首位霸主是( ),最后一位霸主是( )。
27、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________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工业化:
开始:1924年1月,________逝世。1925年,________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殴设想。从________年起,苏联开始进行________建设。
1928一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影响:由落后的________国变成了强大________国。
28、中国的文字以________为起点不断演变,经历了由实用文字到艺术书法的转化,东晋_______被誉为“书圣”。
29、“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事迹: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他是___________;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获诺贝尔奖,她是___________。
30、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历史上称为“(_____)”。
31、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中国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哪一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为巩固国家统一,基本解除了北方哪一少数民族的威胁?
(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对当时政治局势和民族关系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清政府为加强对西北、西南边疆的管理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或官职?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式有哪些?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32、代化指的是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 等各方面的变革。
(1)“让人们将目光转向人而不是仰望神,是欧洲近代精神觉醒和发展的关键”。据此回答,哪一思想文化运动推动了欧洲近代精神的产生?这一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通过这一改革,俄国由欧洲的穷乡僻壤变成了世界强国,野蛮的俄罗斯社会走向了近代。”请问,材料指的是哪一场改革?这次改革有怎样的局限性?(或者列强这次改革中使“野蛮的俄罗斯社会走向 近代”的内容?)
(3)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通过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初步发展起来。请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3、近代以来一些大国先后崛起。探究大国崛起的原因、方式、影响,有助于认识大国发展规律。阅读《英国、美国和发展中国家工业总产值占世界比重变化表》,回答问题:
国家或地区 | 1860年 | 1913年 | 1950年 | 2000年 |
英国 | 34℅ | 14℅ | 11℅ | 3℅ |
美国 | 19℅ | 36℅ | 55℅ | 27℅ |
发展中国家 | —— | 3℅ | 9℅ | 21℅ |
—— 数据整理自《大国的兴衰》
(1)1860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总量的34%,高居第一。试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
(2)20世纪以来,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政治经济霸主。结合1860~1950年的美国史实,分析其主要原因。
(3)20世纪后期,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发展中国家工业总产值比重持续上升,请问这对国际政治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
34、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20世纪初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秋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
——《世界通史》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际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二中“新的世界格局”结束的标志是指何时发生的什么事件?
(2)根据材料三回答,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什么变化?
(3)综上所述,你认为我国该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