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兵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成语“楚王问鼎”的来历。这件事说明
A. 封建社会的形成
B. 奴隶社会的瓦解
C. 周王室开始衰微
D. 铁器牛耕的使用
2、成功的改革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俄国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
A.都促进了俄国的进步和发展
B.都废除了农奴制
C.都派遣留学生并创办科学院
D.都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东北的沦陷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双十二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4、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与较量,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给国际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下图中体现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是
A.
B.
C.
D.
5、1938年初,日本声称: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在华特殊利益(例如治外法权等)”。1940年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于战争结束之后……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的任何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这说明( )
A. 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效果 B. 日本对华政策有引领作用
C. 各国希望与中国搞好关系 D. 抗战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
6、“论从史出”是《历史与社会》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
A. 史实:美国政府采取“以工代赈”方法 结论:彻底解决美国社会根本矛盾
B. 史实:南昌起义 结论: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C. 史实:西安事变 结论: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史实:三大战役 结论: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军事上的准备
7、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多次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C.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8、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与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
A. 宗法制 B. 世袭制 C. 察举制 D. 分封制
9、入关后的百余年间,中央王朝不断对东南(设立台湾府)西南(设立驻藏大臣)西北(设立伊犁将军)采取措施……这里的“中央王朝”指的是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0、1999年,欧盟正式启用的统一货币是
A.美元
B.马克
C.日元
D.欧元
11、朝鲜决定于2013年3月11日起不再承认《朝鲜停战协定》的效力。朝鲜声称将不受停战协定的约束,可在任何时间向任何对象实施精确打击。这里"《朝鲜停战协定》"是哪次战争的胜利成果
A.抗日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解放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2、以下历史概念,其命名方式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百日维新
C. 《辛丑条约》 D. 辛玄革命
13、下图为清代潍坊籍收藏大师陈介祺收藏过的毛公鼎。某中学“走近历史”社团通过研究它的相关资料,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B.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
C.内壁铸刻的文字为甲骨文 D.大量应用于百姓日常生活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战争废墟上,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起来,其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①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②都受到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③都获得大量的美国军需订单 ④都采用了先进的科技成果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5、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最具有远见的是:
A. 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B. 发展近代工业
C. 实行征兵制 D. 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16、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逐渐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建设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17、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是由于在这一年( )
A.埃及赢得了真正的独立
B.在非洲大陆上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
C.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D.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18、下列哪些措施符合新经济政策的规定( )
①实行自由贸易
②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③中小型企业国有化
④取消自由贸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9、“唯一真正的革命,是对心灵的启蒙和个性的提升;唯一真正的解放,是个人的解放”。体现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
B.法国大革命
C.文艺复兴
D.明治维新
20、“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说的是 ( )
A. 蔡伦改进造纸术 B. 华佗制成麻沸散 C. 雕版印刷术 D.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21、知识点一 彼得一世改革手工工场1、18世纪初,沙皇________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________。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22、五六千年前,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_______族。这之后,黄河流域的三个部族结成联盟,_______、舜、禹依次成为联盟首领。
23、请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作品各一部。
(1)章炳麟宣传革命思想
(2)鲁迅深刻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1919年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4、美国内战期间宣告奴隶解放的法律文件____
25、《凡尔赛条约》:凡尔赛体系:此后,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国际“新秩序”
26、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_____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_____进军,法西斯政权在_____建立起来。
27、爵士乐于___________世纪末___________世纪初在___________国南部发展起来。
28、1990年3月___________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
29、农业集体化
(1)原因:1928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________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________运动。
(2)手段: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________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没,加快组建________,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30、________(事件名称)使全球开始连成一个整体;1995年,________(机构全称)的成立标志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31、20世纪前半期,欧洲经历了哪几次大规模战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促使欧洲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
32、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航标和精神动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创立的思想理论是什么?这一思想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出版的哪一部著作中提出的哪一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造万物”的神创论?
(3)1911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20世纪早期,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什么?它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5)邓小平在带领党和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33、为什么会爆发第一次中东战争?
34、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军国主义曾对中国发动了两次侵略战争,但结局不一样,其结果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
材料二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塞了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收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入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材料三抗日战争,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抗日战争的艰苦历程昭示我们,爱国主义是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来、团结起来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
——1995年《人民日报》社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这一损害了中国什么主权?最能体现19世纪末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特点的是其中哪一条款?这一条款体现的经济侵略方式是什么?
(2)《马关条约》的签订直接导致了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这次历史事件的主要发起者是谁?
(3)各举一例佐证材料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英勇抗战”的结论。
(4)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主要原因。
(5)结合材料三谈谈抗战的胜利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