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49年10月,面对北京天安门宏大的历史盛况,仰望着伟人的身影,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时间开始了”是指中国人民

A.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真正实现当家作主

C.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民族解放

D.整体进入小康社会

2、“雷锋精神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代精神,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很淳朴地有这种感恩心,积极向上,只是在雷锋身上体现得特别突出。”下列口号能反映材料中的“时代精神”的是(  )

A.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C.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英雄是(     

A.邱少云

B.黄继光

C.董存瑞

D.彭德怀

4、以下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湘江战役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甘肃会师 ⑥爬雪山、过草地

A.①②③④⑥⑤                  

B.②①③⑤⑥④                  

C.①②④⑥③⑤                  

D.①③②④⑥⑤

5、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实践“人民来制定宪法”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五大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6、热播电视剧《宫》中女主人公晴川穿越时空来到了清朝。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

①在西南,改土归流大规模推行;

②在东北,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在东南,戚继光抗击倭寇;

④在中央,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如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某农村的宣传画。这些宣传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我国

A.农业生产髙速发展的情形 B.迫切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

C.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表现 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完成

8、在 1861 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安庆内军械所 D.湖北织布局

9、共和国走过近70年风风雨雨,实现了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这证明了

①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已经实现

②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③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

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1958年,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错误决定是

A. 进行整风运动   B. 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C.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开展反“右倾”斗争

11、“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时至今日,深圳、浦东仍然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典型代表,这得益于(   )

A. 对外开放 B. 自力更生

C. 科教兴国 D. 祖国统一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各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A.民族平等 B.设置自治机关 C.国家统一领导 D.民族团结

13、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

A.开国大典 B.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三大改造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14、“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C.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5、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史实发生于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C. 中共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

16、蒋廷黼《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代以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内容所涉及的条约

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直接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C.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改变

D.迫使道光帝派遣林则徐广东禁烟

17、1952年底,我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他们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据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8、1984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

A.城市 B.农村 C.军队 D.政治

19、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下表是我市八年级晨曦同学就“法治专题”进行的知识归纳,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

法律文献

备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政治协商制度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949-1956年,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段历史时期社会性质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________的种种罪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3、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一一

(2)彻底催毁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一一

(3)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一一

24、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______”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召开;国家主席______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25、(1)________年台湾成立了 ___________________年祖国大陆成立了_____________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2)1992年,两会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成共识。(“九二共识”)

(3)1993年海协会会长 ________ 和海基会董事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行会谈,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26、读如图,回答问题

(1)2013年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________当选为国家主席,他在大会上深刻阐述________的宏伟蓝图。

(2)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________;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文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________

27、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_____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_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历史人物。

(1)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的人是______。

(2)1980年,中共中央为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3)我国第一个完成太空行走任务的航天员是______。

(4)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的国际知名火箭专家是______。

29、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976年10月,粉碎_______反革命集团,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共十九大的主题是什么?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是什么?

32、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谁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我国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作出的决定?此次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3)我国农村改革首先从哪个省开始?实行什么政策?

33、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请回答:

(1)“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人是谁?

(2)“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什么?

(3)完成在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什么共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创意,到2019年上半年,中国已与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3项合作文件,这说明,“一带一路”的倡议,开启了务实推进、协同高效、互利共赢的崭新篇章。

今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中国表现了一个大国的责任和担当,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请回答: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依靠什么领导力量?

(2)谈谈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3)为什么说当今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