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下图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活动标识。它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2、下图是小卯老师为同学们整理的提纲,该提纲和哪一重要的理论有关
A. 科学发展观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毛泽东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3、经济特区是我国最初对外开放的窗口,下列关于经济特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早在广东、福建两省尝试
B.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C.利用外资、侨资进行建设
D.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先后指挥过百团大战和抗美援朝的著名将领是
A.林彪 B.彭德怀 C.刘伯承 D.陈毅
5、“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反映了我国科技方面的伟大成就。其中“两弹"是指
A.氢弹导弹
B.导弹中子弹
C.核弹原子弹
D.核弹导弹
6、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五大发展理念
C.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7、“一五”期间,我国各产业投资比例如下:工业58.2%,农林水利7.6%,运输邮电19.2%,文化教育和卫生7.2%,其它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为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农轻重均衡发展
B.优先发展交通运输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科技发展水平落后
8、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美国舆论认为:“这是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
A. 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极度恐慌
B.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导致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改变
D.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对华封锁
9、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挥刚组建的空军参战,他们不畏顽敌,敢与美国空军“空中拼刺刀”。到停战协议签字前,我志愿军共扩编到有12个空军师参战。这表明抗美援朝
A.促进了国防现代化发展
B.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C.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D.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0、推动下图所示深圳市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区域自治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特殊的政治制度 D.浦东新区的带动
11、1952年夏,农民老林分到了三亩地,一头牛,一把锄头和一架耕犁,令他受益的中央文件是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2、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
A. 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B.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13、下表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市场化指数变化统计表。表中指数逐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1979 | 1980 | 1983 | 1985 | 1988 | 1992 |
指数 | 24.9% | 30% | 40% | 50% | 60% | 63.2% |
A. “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
B. 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C.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4、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下历史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初建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一改革开放一巩固新生政权
B. 巩固新生政权一初建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一改革开放
C.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一改革开放一巩固新生政权一初建社会主义
D. 改革开放一巩固新生政权一初建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15、1911年10月12、13两日,英国《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这是针对中国发生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1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以身作则,亲自带队到灾区,追洪口、查风口,探流沙,被当地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17、2017年4月1日,人民日报评论员以“办好建设雄安新区这件大事”为题评论党中央、国务院设立雄安新区的决定。评论称,燕赵大地上,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拉开帷幕。这里所说的“春天的故事”,指的是
A.土地改革
B.与美国建交
C.改革开放
D.中共八大
18、“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造成巨大损失,我们从中不能得到的经验教训是
A.发展经济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B.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反对个人崇拜 D.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19、“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公社的取消及乡镇政府设置的变化
C.农业合作化向纵深方向发展
D.农村土地经营及分配权的变化
20、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的基本内涵不包括( )
A. 国家富强 B. 社会法治 C. 民族振兴 D. 人民幸福
2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___________年9月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___________道路,一切权利属于___________。
22、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万隆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_______”的方针。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3、________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了。
24、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
(1)决定改北平为北京的会议——
(2)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4)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会议——
25、陆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_____________、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26、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_________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___”的方针。
(2)“________”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7、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_____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把_____、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年,建立_____经济特区。1990年,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_____、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_____、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形成了____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_____、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8、______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珠海、_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
29、对外开放的格局:(_______)—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内地
30、我国虽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一些失误,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下图中的模范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几代中国人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开启改革开放的历程是哪次会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哪个城市是对外开放的窗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起了什么作用?
(3)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什么?在哪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4)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为实现中国梦做些什么?
32、请归纳我国建国以来到70年代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
33、简要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4、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单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次会议标志着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由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改革的展开阶段。
——人民网
材料三 1979年4月,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摘,杀出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材料四 每一个修宪,都是改革带来的深刻变化和理论结品。
(1)指出材料一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材料一中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一页”的领导人是谁?
(2)根据材料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阶段的改革重点是什么?该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哪里?对比材料三中的两则材料,分析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4)材料四反映出我国哪一所有制经济的地位有了明显提升?为什么将它写入宪法?(写出两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