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
A. 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1956年召开的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 1966年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
2、应迪拜邀请,2018年5月中国著名“杂交水稻之父”率团队在沙漠海水中成功培植水稻,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方面再添“中国贡献”。这里的“杂交水稻之父”是指
A. 屠呦呦
B. 杨利伟
C. 邓稼先
D. 袁隆平
3、1956年1月30日,张謇的侄子张敬礼作为南通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毛主席高兴地说:“你是亲身体会到了,可以向大家多谈谈。”此后,张敬礼先后在浙江、山东等地做了30多场宣讲,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宣传( )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
B.互助合作的成效好
C.“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D.公私合营的优越性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C.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5、下列不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的是
A.青藏公路
B.克拉玛依油田
C.南京长江大桥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6、1988年1月21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岒长城上,他们欢呼“到家了”。此是,他们“离家”长达:
A.38年 B.39年 C.40年 D.93年
7、“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上条文引自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8、1984年起,我国开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促使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A.实行政企分开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9、每一个时代都有反映其特征的流行语,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A. 经济特区招商引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解放土改三大改造
C.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D. 文革小组上山下乡造反有理
10、四川地区曾流行这样一首歌谣:“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首歌谣
A.说明我国经济落后情况已经改变 B.流行于“大跃进”运动时期
C.客观反映了我国生产力水平 D.揭示了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
11、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中的“同”不包括:
A. 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B. 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C. 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D. 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12、下图是新中国某―历史时期的宣传画,这一时期是
A. 过渡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13、1954年9月,李大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应该是( )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C.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14、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获得了香港各界人士的支持。促使香港顺利回归的政策是( )
A.“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B.和平共处五原则的提出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15、今年是万隆会议召开 周年。( )
A.60 B.65 C.70 D.75
16、柳宗元语:“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此处的“文皇”应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民国约法》
C. 《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8、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下列人物与荣誉称号搭配不正确的是( )
A.“铁人”——焦裕禄 B.“两弹元勋”——邓稼先
C.“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D.“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9、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
A. 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B. 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C.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D. 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20、通过下列哪一事件,中国农民实现了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
A.建立人民公社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土地改革完成 D.走农业集体化道路
21、日常生活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_____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_,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吃的方面,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_问题。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3)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_____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_____”,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_____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2、三、拨乱反正
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________。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________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制定《共同纲领》的会议是__________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
(3)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24、经济特区的代表,“一夜崛起之城”指的是________
25、_______________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一一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一一
(3)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一一
(4)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一一
27、______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8、_______年10月,_______、_______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了_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革”。
2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成果: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中共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___年10月在北京召开
31、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32、结合课本简述新中国以来我国人民解放军有哪些重要的巨大发展和变化。
33、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改革开放”是谁在哪次会议明确提出并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请举出对外开放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分别是?
34、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政策先后做出过重大调整,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改革篇】
(1)建国初期,面对封建土地制度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以哪一法律文件为依据?
【改造篇】
(2)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哪三个行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这一事件完成后有什么意义?
(3)在农业改造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农民参加哪一组织?
【调整篇】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过程中,由于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出现过什么失误?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5)我国政府不断调整农业政策,这对农业发展和农民生生活起到了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