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从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发展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2、“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知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发此函时,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这“两场战争”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B.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4、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改革开放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5、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

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

A. 开国大典   B. 加入WTO   C. 澳门回归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6、下图是小明同学列出的中国现代历史部分线索,在空白方框中应填写(   )

A.“大跃进”运动

B.开国大典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7、2001年12月,经过15年艰苦谈判,我国加入的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世界卫生组织 C.世界贸易组 D.亚太经合组织

8、“民众站立起来,堂堂正正做个人……”这是黄炎培写的《天安门歌》,其创作背景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新中国的成立

D.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9、某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A.土地革命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

D.工业化

10、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当今世界上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

A. 130多个 B. 150多个 C. 170多个 D. 190多个

11、“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以上感动中国颁奖词最适合的人选是

A.邓稼先 B.屠呦呦 C.焦裕禄 D.王进喜

12、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农业互助组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下图是某场战争我国军队佩戴的袖章,这场战争被称为真正的“立国之战”,铸就了“民族精神的底座”。这场战争发生在

A.19世纪4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19世纪5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14、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一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5、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果展”。下列可以入选“成果展”的是(     

A.“两弹一星”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载人航天工程

D.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

16、历史老师在评价抗美援朝战争时说:“新中国出兵是迫不得已,但出兵的结局对新中国而言却是一举两得。”这里的“两得"主要是指( )

①支援了朝鲜反侵略斗争  

②保卫和巩固了新生政权

③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④促成了农业互助组的成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7、某中学举办以“学习十九大,争创新业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晓琳在演讲稿中写道:“改革开放前,我家五代居陋室,收入只够解决温饱。而今,住进宽敞房,冰箱,电脑样样全,我们家勤劳致富,科技致富。”下列最适合他演讲的标题是

A.改革开放强国路,党的恩情永不忘

B.综合国力大提高,基本实现现代化

C.经济建设为中心,共同富裕已实现

D.多种经济齐发展,合理分配促和谐

18、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

A.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鹰厦铁路 D.南京长江大桥

19、江泽民同志曾这样评价“汪辜会谈”:“汪辜会谈是成功的,它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这里的“历史性一步”是指

A. 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B. 为海峡两岸的政治对话创造了条件

C. 促使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 对遏制“台独”势力的扩张起到了积极作用

20、为了缅怀先烈、传承英雄精神,我国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个决定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请将代表以下地区的字母填在如图的相应位置。

A、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中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C、1992年开放的沿江城市重庆

D、中国最南面的民族自治区

22、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3、_____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政府谈判,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__为指导,为全面建成___而奋斗。

25、邓小平提出的“____”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2005年,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____”,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26、(1)________年台湾成立了 ___________________年祖国大陆成立了_____________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2)1992年,两会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成共识。(“九二共识”)

(3)1993年海协会会长 ________ 和海基会董事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行会谈,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27、读《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宁波

B.福州

C.温州

28、袁隆平和他的____,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治疗疟疾的____,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9、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________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30、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________”战略布局,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作用分别是什么?

32、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军——

(2)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3)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3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努力。请你参与下面的探究活动。

(1)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 五四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请简要叙述三大历史性事件?为什么说它们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三大里程碑?

(2)雷锋、袁隆平是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的?

(3)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你准备怎样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新。

(1)材料一中的“伟大觉醒”开始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会议?会议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材料二   (如图)

(2)中共十九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材料三   “中国梦”已成为我们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然而,要把梦想变成现实,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3)“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