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表中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直接得益于( )
时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粮食总产量(百万吨) | 166.83 | 169.52 | 183.94 | 192.75 |
A.机械化农具的普及
B.农业科技的重大进步
C.农业合作化的开展
D.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2、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A.长征精神 B.艰苦奋斗精神 C.大庆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
3、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几十年中,我国导弹部队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和多种型号的导弹,具备较强的战斗力。这说明( )
①我国国防现代化水平获得很大提高
②科技力量大大促进了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
③火箭军的组建促进了我国导弹部队的发展
④我们能够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中发挥更大作用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4、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领导人物是( )
A.邓小平 B.林彪 C.毛泽东 D.刘少奇
5、“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刹时,敌军正在喷吐的火舌熄灭,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他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胜利前进的道路。”“他”应是
A. 邱少云
B. 黄继光
C. 刘青山
D. 彭德怀
6、中国共产党在哪个会议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A. 中共一大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7、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坛生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府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
A.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建立股份有限公司
C.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D.转变为国营企业
8、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的一次会议是(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9、“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C.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D.坚持立场,排除阻力
1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2、面对新形势,站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上,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两岸和平交往的是( )
A.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成立
B.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
C.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会晤
D.“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1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考制度得到恢复,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是在
A.1976年 B.1977年 C.1980年 D.1982年
14、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是指(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设立特别行政区
D.成立五大战区
15、1992年党中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决策是党在下列哪一次会议上提出和制定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6、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两幅图出现在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土地改革时期
17、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中,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表明。
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基本建立起来
②中国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国家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
④中国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8、回顾中美建交的历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时代。其中的“新时代”是指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日内瓦会议召开
19、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有一张票据标题写着“以阶级斗争为纲”,这张票据见证了( )
A. 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大跃进”开展的盛况 D. 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20、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是
A.海协会成立
B.海基会成立
C.“九二共识”
D.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21、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堡垒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他是____。
(2)“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____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
(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____。
(4)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____
(5)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
22、重大会议能够帮助人们认清方向,继续前进。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屠呦呦因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4、全方位外交: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________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5、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______。
26、_____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____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7、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的_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2001年,我国加入_______中文全称,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8、为了抗美援朝、_____________,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9、______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珠海、_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
30、1992年,党的_______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_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31、什么是“一国两制”?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哪些构成?)
33、1992年,为了促进两岸早日统一,台湾和大陆两个组织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
(1)指出台湾与大陆两个组织的名称。
(2)以上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3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材料二: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美国《时代周刊》
(1)指出材料一图中中国出现了几次建交高峰?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述“中国模式”,从经济体制方面看是指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