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的事件是
A.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采取开放措施
B. 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C.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D. 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会面
2、2017年2月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出席香港中华总商会的年会时强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拓展,香港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一定要持续保持繁荣稳定。香港经济能够保持繁荣稳定主要得益于
A.“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3、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材料反映出党和政府在对台问题上( )
A.通过“一国两制”政策解决台湾问题
B.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岸关系
C.通过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进祖国统一
D.顺应时代变化不断调整统一台湾政策
4、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学习资料卡片:其中的信息表迹有误的是
A.时间 B.地点 C.内容 D.作用
5、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6、中日两国的关系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地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外交联系,伴随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的具休时间是
A.1971年
B.1972年
C.1979年
D.1980年
7、在一五计划的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教卫生。这表明
A.国家重点发展工业
B.新中国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C.一五计划成效显著
D.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8、下列与周恩来有关的事件是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西安事变
④重庆谈判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
9、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三次历史性巨变过程概括为三个词:“醒起来,站起来,飞起来”。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飞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 新中国的成立
B.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土地革命的展开
10、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②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③开国大典
④抗美援朝的开始
A. ①③②④ B. ③④①② C. ②④①③ D. ④①②③
11、如图图徽寓意是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科技强军、强国
C.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D.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
12、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经多次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和地域。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 ( )
A.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B. 兰州等省会市的开放
C. 重庆等沿江城市的开放 D.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3、历史已然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概括来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做了两件大事:建立新中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建立新中国和开创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分别是( )
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开国大典和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和改革开放的展开
14、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很多次会议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决策。其中,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A. 中国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5、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和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两个会议
A.中共十二大和十四大 B.中共十二大和十五大
C.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 D.中共十五大和十六大
16、一位去南方打工的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过去曾是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现在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动建立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这个小伙子去的城市是( )
A.厦门
B.广州
C.深圳
D.上海
17、下列选项中,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成就是( )
①沈阳第一机床厂 ②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④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⑤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⑥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⑥
D.④⑤⑥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促进文化繁荣的举措包括
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设立茅盾文学奖
③实施“五个一工程” ④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9、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到“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 、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符合南方谈话内容的是( )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D.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20、“在新中国的曙光喷薄而出之际,中国共产党顺应大势、团结各方,开启了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纪元。”下列能体现材料中“协商建国”史实的是( )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1、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_______
22、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______;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
23、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概况:1971年10月,第___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4、国家对农业、_______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经济体制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
25、西藏和平解放
1.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西藏和平解放。
2.意义:祖国_______获得解放,____________实现了大团结。
26、全方位外交:格局:形成全方位、________、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_____、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_____”战略布局。
28、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________的步伐。
(2)开始:1980年,中央决定在________、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________4个经济特区。
(3)特点:实行________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典型:________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5)影响: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_________________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9、________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________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30、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31、上甘岭战役中用胸口堵敌人机枪射口的战斗英雄
32、新中国建立所产生的国内影响是什么?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经济改革的大幕。1978年,安徽凤阳等地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逐步在全国推广。这一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杀出一条血路”。 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现在我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1)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动手设计一个表格对上述改革开放的探索进行分类总结。
(2)综上所述,你能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汲取什么智慧?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一理论,阐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部编中国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部编中国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部编中国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材料二代表的理论分别是什么?
(2)你认为材料三描述的理论是什么?它与以上两个理论有什么关系?
(3)给以上材料代表的内容拟一个合适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