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19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我们坚定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展现在共同政治基础上恢复两岸协商谈判、造福两岸民生的诚意。”“共同的政治基础”是

A.“和平统一”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

C.“政治协商”制度

D.“平等互利”政策

2、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

A.居住环境的变化

B.交通设施与出行方式的变化

C.电信事业的发展

D.衣着服饰与审美意识的变化

3、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通过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我们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言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   )

①经济特区   ②包产到户   ③公私合营   ④下海经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1953年

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3年

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长春兴建。

1955年

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

1956年

中国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一汽生产出来。

1956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工业门类齐全

B.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C.地区分布均衡

D.优先发展重工业

6、成功培育了“粕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刘筠

B.陈国达

C.侯德榜

D.袁隆平

7、被火烧断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2011年5月,大陆将画的前半卷移交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合并。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被分开360多年后首次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巨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

A.反映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标志着两岸实现了“三通”

C.表明了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表明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8、“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A.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 香港回归

C. 确立“九二共识” D. 澳门回归

9、他的研究被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授予他“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他”的贡献是

A.成功提取了青嵩素 B.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

C.自主研制人造卫星 D.研制导弹发射成功

10、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下列各项中,哪些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特点

①政府指挥企业经营

②分配制度“大锅饭”

③经营承包责任制

④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11、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某地举行了“我和我的祖国”的合唱比赛。比赛开始前同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该歌曲的词作者是( )

A.田汉

B.聂耳

C.冼星海

D.齐白石

12、“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是一家。”这句歌词主要表明的是

A.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B.我国各民族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C.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有自己的特色 D.我国是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3、她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是

A.

B.

C.

D.

14、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一国两制” C.“一中一台” D.完全自治

15、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这表明

A.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

C. 建立了亚洲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开创了历史新纪元

D. 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根本政治制度

16、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到:“九二共识”,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指的是( )

A.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促进两岸文化合作

17、2019年9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0—2019.9)》中记载: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赴大陆。这说明

A.“一国两制”成共识

B.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C.“九二共识”已达成

D.海峡两岸已实现统一

18、1961年,刘少奇曾说:“想要快一点,结果是跌了大跤,反而慢了。看来搞社会主义建设光 有好的道德、好的感情、好的干劲不行,还要适应客观规律。”“跌了大跤”指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大跃进”运动

19、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中国梦就是

A.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实现共产主义

20、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④黄海之战

A.②③①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2、1954年,周恩来与_______________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2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制度。

24、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国家主席_____遭受残酷迫害。

25、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6、地图中的历史:

阅读下列地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位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图中的  

3)紧邻香港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7、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_____不断跃上新台阶。使中国在各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2)进入新时代,我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____实现历史性跃升。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谷物总产量、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

(3)我国加快构建________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战略,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_____国际化进程。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

28、________作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06年,________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9、2001年,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_____组织的成员。____被称为“两弹元勋”。袁隆平被誉为_____

30、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____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作用分别是什么?

32、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3、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中,我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那一年?是对那三方面的改造?

(3)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一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对内改革篇:

材料一:

(1)上图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长变化的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开始于什么地方?农村改革起了什么作用?

对外开放篇: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突破.......国家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有四个,他们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2)国家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分布在哪两个省份?

材料三: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态度是鲜明的。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在新形势下积极推进对外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在21世纪初,中国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材料四: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4)请问,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5)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