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观察如图,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摄影照片属于图像史料之一,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下图所反映的史实其法律依据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根据所学知识,找出下列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两弹元勋”--雷锋

B.“铁人”--王进喜

C.“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四人帮”--张春桥

4、党的历史上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对下列会议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共七大——为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②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中共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④中共十五大——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5、“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习近平总书记这首词赞颂的人物是(       

A.莫言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雷锋

6、为了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我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7、杜鲁门说“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这表明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征服

B.帮助受援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以抵制社会主义

C.干涉世界各国内政,称霸世界

D.维护世界和平

8、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9、下列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D.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0、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A. 1952年9月

B. 1954年9月

C. 1956年9月

D. 1951年9月

11、“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等。”上述现象发生于(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大跃进”运动中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2、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76年10月,党中央采取措施,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B.《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社论,提出“两个凡是”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D.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

13、70多年前,一位伟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主要含义是(  )

A.取消鞠躬、跪拜礼,人们可以站起来走路

B.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C.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D.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14、党的历史上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其中分别形成以邓小平和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两次会议分别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

B. 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C. 遵义会议、十八届一中全会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一中全会

15、工人阶级以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投身于国家建设之中;广大农民用努力增加生产、积极交纳农业税等实际行动来支援工业建设;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大显身手。材料反映出“一五计划”顺利完成的主要原因是

A.工人阶级进行技术革新

B.广大农民积极支援

C.科研人员加紧科学研究

D.人民群众齐心协力

16、“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阐述了

A. 拨乱反正的重要性

B. 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 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D. 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17、“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将阻隔长江的“天堑”变为“通途”的第一座桥梁建立在

A.南京

B.武汉

C.扬州

D.成都

1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20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方是(   )

A.华西村 B.小岗村 C.大寨村 D.韩村河村

19、“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

A.杨利伟 B.袁隆平 C.翟志刚 D.钱学森

20、1992年,我国出现了一次以下海经商为特征的创业浪潮。当时出现创业浪潮的原因是

A.公私合营全面展开

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D.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__;2001年,中国加入________,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途径。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_______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开始时间和法律依据、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3)完成: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____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3、三、拨乱反正

典型: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________的罪名,恢复他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4、观察《196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将下列所述事件的英文字母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所在地

B.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

25、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________”。

 

26、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最后被大火吞噬生命的战斗英雄是________.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历史人物。

(1)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的人是______。

(2)1980年,中共中央为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3)我国第一个完成太空行走任务的航天员是______。

(4)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的国际知名火箭专家是______。

2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一次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图片展览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组图片,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对应的图片解说。

29、1956年初,全国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全行业___________的高潮。在此基础上,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政策,从而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0、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________的完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藏和平解放是在哪一年?有什么意义?

(2)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请分别写出港、澳回归的具体时间?

(3)“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国确立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新时期,结合新情况,江泽民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又提出了怎样的指导思想?请写出为祖国统一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个民间团体?

(4)现在还有少部分人实行“藏独”、“台独”,面对这一状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3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国家日益繁荣富强。结合所学回答。

(1)1954年我国确立了怎样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我国创立了什么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哪一次会议?

(3)制度的创新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港、澳的回归成为哪一制度构想的成功实践?并指出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3、毛泽东指出:“国家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什么?建国初期,为了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我国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什么构想使我国成功收回香港和哪个地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什么政治制度以保障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不断取得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与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客易互相了解和导重、互相同情和支持。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的提出起到了什么积极效果?

材料三 

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会场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3)材料三中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我国外交史上的什么事件?

材料四  1972年,当尼克松走下舷梯,就向前来迎接的周恩来伸出了手,他们紧紧握手,足有一分钟。后来,尼克松回忆与周恩来首次握手时感慨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4)材料四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表明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五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国家只有大小之别,没有高下之分;文明只有特色之别,没有优劣之分。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必须秉持共商共建的发展新理念。

——冯颜利、唐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5)根据材料五指出,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秉持怎样的理念?

(6)纵观新中国外交风云,你觉得新中国外交领域不断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