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手机的广泛使用,“淘宝”购物、外卖、“滴滴打车”等等,科学上都离不开

A.广告 B.微信 C.全球化 D.互联网

2、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A. 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 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

C. 培育出优质小麦

D. 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3、网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小明在百度搜索中输入的关键词是“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破性进展”.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 中美关系正常化

C.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4、“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材料表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抗美援朝 D.“一五”计划

5、汉朝时,兴办的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 )

A. 国子学 B. 大学 C. 翰林院 D. 太学

6、中国地图上除了各个省份外,还有“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等。以下对“自治区”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等同于特别行政区

C.有利于民族平等

D.维护了民族团结

7、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A.交通运输业

B.重工业

C.农业

D.轻工业

8、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的航空母舰“山东舰”入列中国海军,双航母时代来临。那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是在(   )

A.2011年 B.2012年 C.2013年 D.2014年

9、“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牌汽车跑中华,喷汽式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这首歌谣所歌颂的成果的取得是在(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 十年探索时期

C. 土地革命 D. 改革开放时期

10、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 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它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它”指(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改革开放

12、日记是重要的历史资料,著名作家宋云彬的日记记载到:“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国歌……”他日记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政治协商会议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一国两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5、2020年初,一场新型的冠状病毒疫情从武汉波及全国,在疫情的防控战役中,钟南山,李兰娟等一批医学科学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下列科学家与他们同属于一个领域的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屠呦呦

16、回想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A. 当时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B. 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C.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战28年,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

D. 有28个国家参加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17、冯雪峰(1903~1976),浙江义乌人,参加并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下列属于他生活时期发生的事件有( )

中共一大召开 新中国成立

文化大革命爆发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已获得国际海事组织的认可。2017年1月10日,中国北斗系统预计于2018年率先覆盖“一带一路”国家,2020年覆盖全球。下列关于我国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1970年被送入太空轨道

C.用“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D.世界上最早的人造卫星

19、1955年,《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通过,粮票,油票、豆腐票、布票从此应运而生,国家对百姓日常生活需求进行“定量”,各种商品皆需凭票购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市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供市民自由选择。粮票的出现和消失反映了

A.现代化建设已实现

B.经济体制的变革

C.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D.计划与市场并行

20、“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四个全面”是指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实施“一带一路”  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④全面从严治党  ⑤全面深化改革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1)A.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城市

B.我国在长江建立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的城市

(2)仔细观图,说说一五计划中的重点是什么?

22、陆、海、空军的建设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____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____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交接入列。

(4)人民空军是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面临____战争的考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官兵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取得了辉煌战绩。

(5)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____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____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6)____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2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___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_______________的外交布局。

24、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的转变。

25、读《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1972年

B.1955年

26、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___,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了党的指导思想。

27、1952年底,_______ 的完成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8、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___________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年代,全国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铁人”_________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1988年,___________被划为经济特区。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堡垒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他是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忘我地工作,“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3)“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他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他是  

 

30、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____________为彻底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做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什么上来?实行什么的历史性决策?

32、从新中国建立到1957年,我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回答:

(1)从1953年起,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展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   。走集体化道路。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   的高潮。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转变为社会主义   的任务。

(2)列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的四项成就。

(3)请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或法制建设的成就。(举两例即可.)

33、上个世纪60年代,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被誉为“铁人”的大庆石油工人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请回答: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哪一历史事件?

(2)“这场军事政变”是谁发动的?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