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949年9月21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民主团体及无党派人士共商国事。民革中央名誉主席宋庆龄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跃进”。宋庆龄评论的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中共中央举行开国大典

D.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3、“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材料旨在说明,“香港问题能够谈成”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党和国家领导人积极推动

C.中日关系正常化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4、如果将“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归结为一个学习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

A.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改革与革命

5、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革命的第二步取得成功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6、关于邓小平的评价最贴切的是(  )

A.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C.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

D.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7、下列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一五计划的完成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8、“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下列英雄人物与荣誉称号对应正确的是

A.两弹元勋—① B.最可爱的人—②

C.铁人—③ D.杂交水稻之父—④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之间的矛盾

A.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B.幸福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C.幸福生活需要、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

D.美好生活需要、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

10、处在网络时代的我们都很关注头条。如果时间穿越到1964年10月16日,那么这一天的头条应该是(       

A.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D.我国第一颗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11、2017年8月7日,解放军海军三大舰队在黄海、渤海相关海域及空域,同时举行大规模实兵实弹对抗演习,出动各型战舰、潜艇、战机、预警机及岸防导弹部队联合作战,模拟对海对陆发动突击,引发各方关注。海军三大舰队指的是(   )

①东海舰队 ②南海舰队 ③北海舰队 ④北洋舰队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下列关于这次会议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 确立了国歌、国旗、国徽

B.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D.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3、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发生在这一年的有( )

①第一届全国人大胜利召开 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③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④“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4、下列不属于我国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表现的是

A. 成立亚投行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D. 建设上海自贸区

15、图片可以反映历史。如果以下图片进行展示你会给它找符合主题的名称是(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16、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  )

A. 特区问题   B. 香港问题   C. 澳门问题   D. 台湾问题

17、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下列属于该时期“声音”的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③中美关系正常化        ④中日建交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18、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领导人

A. 邓小平

B. 江泽民

C. 胡锦涛

D. 习近平

19、小明曾在作文中写道:“我们的国家从此告别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全国人民将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加速奔向四个现代化!”小明在作文中所表达的喜悦来自(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0、如图反映的史事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A.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①成就: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________、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________、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________,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________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模范人物: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模范人物有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

(2)文革时期科技成就

①1967年6月我国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颗_______

②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_______

③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_______

2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__为指导,为全面建成___而奋斗。

23、重大历史事件对社会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根据提示,请将下列事件补充完整。

(1)________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________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__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4)___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4、观察下图,将下列地理事物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1997年中国收回的固有领土:香港

B.1999年中国收回的固有领土:澳门

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

(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具有____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3)决定改北平为____,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____为代国歌;以____为国旗;采用____纪年。

(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

26、1964年的某一天,《人民日报》以“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该新闻报道的内容是(   )

27、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交接入列;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________,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28、________作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06年,________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_______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________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________建设奠定了基础。

3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_____的目标。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

32、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七十年来,我国各领域进步巨大,发展迅猛,成就骄人。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透过数据看中国发展。从下表数据你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52年

679

57(农民纯收入)

1978年

3624

171

2018年

900309

28228

 

 

(2)借助图片认识骄人成就。请说明下面组图两项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有何重大意义?

(3)通过外交大事感受大国骄傲。哪位历史人物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何重大意义?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淄博某中学准备举办共和国成就专题展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相关整理工作。

(民族团结篇)

(1)党和政府依据什么制度在全国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这一制度是在什么时期提出的?

(祖国统一篇)

(2)二十多年来,在哪以基本方针指引下,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外交成就篇)

(3)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教活动。列举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三项重大成就。

(国防篇)

(4)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的第一支海军名称?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他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的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

材料二  这场运动的宗旨是提高产量、防止富裕农民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以及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到1956年底,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三大改造高潮中发生的一些失误,虽然带来一定的损失,但毕竟是次要的,它同这场社会变革所取得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中国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绝不能相提并论的。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材料四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1)材料一中“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依据政府颁布的哪一文件进行的?这一“改革”最重要的意义在何处?

(2)材料二中的“这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到1956年底,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有何重大意义?

(3)材料三中的“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