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明是初中九年级的学生,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他所受的这种教育属于
A. 高等教育
B. 中等教育
C. 职业教育
D. 基础教育
2、下表为1949~2017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其反映了
年份 | 1949年 | 1959年 | 1969年 | 1979年 | 1989年 | 1999年 | 2017年 |
国家数量(个) | 10 | 34 | 45 | 120 | 136 | 162 | 175 |
A.中国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B.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中国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3、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有人认为,“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因为该年
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的开放局面
4、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翻译工程技术,其中翻译的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分别只占到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改革开放新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5、国家实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的政策,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杰出代表是
A.孔繁森
B.焦裕禄
C.雷锋
D.徐虎
6、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
A.建立直辖市
B.建立经济特区
C.建立民族自治区
D.建立特别行政区
7、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时间是( )
A. 1950 年 10 月 B. 1951 年 7 月 C. 1952 年 10 月 D. 1953 年 7 月
8、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现代企业制度
9、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导致西晋“骤灭”的根本原因的是( )
A.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B.“八王之乱”耗竭了国力
C.少数民族的反抗
D.“十六国”的建立
10、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是
A.京九铁路开通
B.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
C.南水北调工程
D.青藏公路
11、如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大跃进”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1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3、下图是《新周刊》2008年11月期的封面。若为该封面选取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 春暖花开——中美关系正常化
B. 敢为人先——经济特区的实验
C. 废旧立新——伟大的历史转折
D. 百舸争流——中国入世的选择
14、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顾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站立起来,开始走向复兴应该始于
A. 中华民国成立
B. 新中国成立
C. 三大改造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外交成就的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开展全方位外交
16、习总书记曾说,“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朴实的话却道出了我们的中国梦。下列选项对于中国梦认识错误的是
A.到建国一百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现阶段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理想
C.到建党一百年,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7、1978年12月25日的社论指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这项工作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社论中党的这项“中心工作”是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阶级斗争
D.军事建设
18、下图文章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此文的发表( )
A.推动了当时人们思想的解放
B.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C.标志着全面拨乱反正的开始
D.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
19、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新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 B.新时期的科教成就
C.文化事业的繁荣 D.社会生活的变迁
20、《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A.镇压反革命运动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2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______,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__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2、一位美国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我们是在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他说的这场“错误的战争”在我国被称为_______战争。
23、“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_______,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4、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5、一国两制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____年____月____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6、(1)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并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_____________。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
(4)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
(5)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
(6)被誉为“铁人”的是——___________。
(7)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的人是——____________。
(8)“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实现了这个美好愿望的时期是_________。
(9)_______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0)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积极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7、_______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
2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____________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我国______历史新时期。
29、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________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________;等等。
(4)起止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从________年开始执行。到_______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5)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________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________、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____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__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6)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迈进。
30、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一次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图片展览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组图片,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对应的图片解说。
3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强军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武器装备向现代化迈进。试举两例进行说明。
(民族复兴梦)
(2)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请阐述这一奋斗目标。
(3)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是什么?
32、(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党的十九大上把什么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杂交水稻之父”指的是哪一位科学家?
33、问答题
当代中国的问题,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距今(2019年)已过去100多年;当代中国的问题解决在21世纪中叶。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100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2)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于实现中国梦有什么意义?
(3)请你谈一谈如何才能实现“两个100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34、将下列地点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方框内。
A.红军长征出发地
B.召开“遵义会议”的地点
(2)据下图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