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丁·雅克说:“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1978年开启了新的纪元,尽管在那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其中“1978年开启了新的纪元”指的是进入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D.市场经济时代
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A. 1951年 B. 1952年 C. 1953年 D. 1954年
3、关于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改革前我国农村均是维持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中国土地法大纲》是这次土改的指导文件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指导土改的文件之一
D.这一时期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也进行了土改
4、先进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作出的共同贡献是( )
A.推进了工业化的实现
B.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
C.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D.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B.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
C.增强企业活力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6、“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景象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这则报道记录了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
A.占领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辽东半岛
D.南京大屠杀
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的行业是:( )
A.工业
B.商业
C.交通运输业
D.农业
8、下图是1957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题为《入社》的纪念邮票。“社”可能是
A.生产合作社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公社
D.联产承包小组
9、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A. 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B.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推翻了封建制度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0、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土地改革法》
C.《共同纲领》
D.《环境法》
11、(见图)此时,这些美国人在中国不可能看到的是( )
A.人们大多住在简陋的房子里
B.人们的食物相对匮乏单一
C.大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
D.人们的服装大多是灰色和蓝色两种
1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被誉为“铁人”石油工人是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邓稼先
13、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4、党的十九大继续关注农村,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经历了两次分地,即“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二者的评述不正确的
A. 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 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D. 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15、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 ”!( )
A.香港
B.澳门
C.九龙
D.台湾
16、“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林彪、江青集团诬蔑他为“叛徒、内奸、工贼”并加以残酷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他被免除一切职务。这最能说明“文化大革命”( )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摧残了科技教育
C.践踏了民主法制
D.阻碍了经济发展
17、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包括( )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反腐倡廉
18、党的十八大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次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为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B.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在本世纪头20年,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9、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
A.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C. 五四运动爆发100年时
D.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100年时
20、2008年12月15日,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同步实现,“三通”终于在这一天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下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
A. 增进了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B. 增进了民族感情和民族凝聚力
C. 说明了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
D. 说明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2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新中国国旗一一
(2)新中国采取的纪年方法一一
(3)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的制度一-
(4)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一一
2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________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上确立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4、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___________进行平反,要求纠正_________的错误。
25、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大陆对台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____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________祖国的大政方针。
(4)不久,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_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____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____在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______和_____之间的矛盾。
(3)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27、1919年的______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29年,在福建上杭召开的 ______,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8、观察《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示意图,在图上填出相关的英文字母代号:
A.亚非会议地点
B.中国重返联合国合法地位的会议地点
29、回顾历史,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既紧张又缓和,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900年,清政府统治时期,美国直接参与侵略中国的________战争。
(2)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时期,美国与中国并肩作战,取得________战争的胜利。
(3)新中国建立后,中美出现激烈对抗,1950年到1953年爆发了________战争。
(4)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出现缓和,标志性事件是1972年________。
30、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____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用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____,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____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5)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____,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6)1992年11月,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1、新中国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谁?他是在哪次会议上开始成为我国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
32、情境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工作报告上写道:“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分析: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什么?其胜利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3、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
(1)习近平同志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立了什么样的目标?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中国道路”什么道路?
(3)什么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4)你对“中国梦”有什么看法?
34、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巨变。
——摘自中共十五大报告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鸿章”指的是谁?
(2)为学习外国“利器”,鸿章等人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这次巨变首先开始于哪一城市?巨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4)材料三介绍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中起主要阵地作用的杂志是什么?
(5)材料三中“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