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区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的内容不包括

A. 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B.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定五星红旗为国旗 D. 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巧妙地描绘了国家“一五”计划建设两项成就,它们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

④沈阳飞机厂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3、1950年9月,周恩来发出严正警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文中的“邻人”指的是

A.美国 B.苏联 C.朝鲜 D.台湾

4、2023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香港回归的时间是(     

A.1997年12月20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9年12月20日

D.1999年7月1日

5、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是(   )

A. 互助组 B. 家庭个体劳动 C. 农业合作化 D. 雇用形式

6、土地改革是要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完成以后,全国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等。分配给农民的土地          

A.归国家所有

B.归集体所有

C.归乡镇所有

D.归农民所有

7、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A.志远舰

B.辽宁舰

C.重庆舰

D.武汉舰

8、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关联正确的是(  )

历史现象

历史结论

A、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它成为“左”倾错误的开端

 

 

A. A B. B C. C D. D

9、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什么发展战略,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A.科教兴国

B.高等教育

C.可持续发展

D.九年义务教育

10、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土地改革。下列规定出自这一法令的是

A.“有田同耕”

B.减租减息

C.实行“耕者有其田”

D.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11、习近平说:“我们党要总览全局,协调各方,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其中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新发展理念实施

C.“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D.“一带一路”建设

12、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逐渐形成数以百计的城邦。其中,最小的城邦不过几百人,最大的城邦斯巴达,领土也只有8400平方千米。由此看来,古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

A.君主专制 B.相互攻伐 C.“小国寡民” D.商品经济发达

13、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和海水的绿色旗帜。五星表明澳门特别行政区建立的前提是

A.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C.澳门的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D.澳门的自然环境长期不变

14、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巨大历史机遇的举措是(   )

A. 西部大开发 B. 民族团结 C. 民族平等 D. 民族融合

15、1978年的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     

A.“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B.平反冤假错案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

16、从表1可以看出1927年四个月内中共党员人数锐减,其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927年4月

1927年8月

中共党员数

5.7万

1万多

A.国民党的血腥屠杀

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C.长征初期的失利

D.解放战争中牺牲

17、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了克服这一困难,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

A.“十五年内超过英国”的口号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D.“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

18、2018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在众多的英雄烈士中,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在战场上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灼烧的剧痛直至牺牲的英雄是

A. 邱少云

B. 谢咢元

C. 董存瑞

D. 黄继光

19、《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其中,“中国开始走向世界”是指(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加入WTO

D.提出“一带一路”战略

20、照片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和背景,在下面一组照片中,能够反映三大改造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年底,周恩来在接见 ________ 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即_________。1956年,_________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3、1919年的______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29年,在福建上杭召开的 ______,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4、我国对外开放是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的,目前我国拥有经济特区最多的省份是________省;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5、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将右边任务字母代号填入左边对应的括号内。

   两弹元勋   A、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   B、邓稼先

   杂交水稻之父   C、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   D、雷锋

   油田“铁人”   E、袁隆平

27、方针:“百花齐放”“______”。

28、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_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______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9、动乱表现:

(1)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________事件,学校________________停工“闹革命”。

(2)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________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国家主席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________的冤案。

3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9月在____召开,主要讨论____的问题。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根据提示信息列出相关内容:

A.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

D.标志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E.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历史人物:

32、   思想引领历史,先进的、进步的思想为历史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的先进思想理论,武装人们的思想。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开创的中国革命道路是什么?

(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哪一次会议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4)你是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3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2019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1)回顾历史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总结成就“20世纪的最后20 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

(3)展望未来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请跟随以下材料足迹,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生产队及社员家庭的一些财产被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配。这导致了“共产风”盛行,劳动纪律废弛,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如果有人问,谁是我不曾谋面但却最难忘的当代领导人时,我会毫不犹豫地作出选择——那就是邓小平……邓小平主持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民们被允许出售富余粮食,可以长期租用自己的土地……邓小平的改革使更多的人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了改善生活的机会。

——美国《时代周刊》总编艾略特

材料四:1979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随后在其他省份推广开来……80年代初,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甘蔗、肉类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产量高速增长。

——费正清《剑桥中国史》整编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其实施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图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材料一中, 图三契合了我国哪次重要会议的精神?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

(3)材料二反映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哪一失误?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时代周刊》总编艾略特为什么对邓小平“最难忘”?材料三体现的信息中,邓小平领导的农村改革经营、分配方式是什么?有什么积极作用?

(5)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农村改革进程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