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面照片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经济领域重大变革的一个场景。这一变革的作用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B.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保卫了广大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贺州市某校八年级三班的同学,收集到以下一组历史照片,你认为给这组照片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应是

A.工业化的起步 B.西南工业的发展 C.航空业的腾飞 D.三大改造完成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A.彭德怀

B.刘少奇

C.陶铸

D.杨尚昆

4、小王想给国外的杂志发篇文章,他选择的最便捷的方式应为(     

A.请人跑腿

B.寄挂号信

C.特快专递

D.使用互联网发电子邮件

5、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在1981年10月23日的日记中写道:“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材料中的“分地”

A.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6、20世纪50年代,在某地农村流行着这样一首民歌:“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你认为这首民歌应该创作于(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7、“……从1861年至今,34年的自强,16年的变法,67年的革命,21年的改革,中国走向近代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这句话中包含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 ⑤改革开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8、中国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第一枪的是(  )

A. 南昌起义 B. 武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广州起义

9、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发展赢得了相对比较稳定的环境。在这次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其中以自己的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的战斗英雄是

A. 黄继光

B. 邱少云

C. 罗盛教

D. 董存瑞

10、2019年1月1日,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互致贺信,热烈祝贺两国建交40周年。回顾中美建交的历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时代。其中的“新时代”是指(   )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日内瓦会议召开

1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及时全面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极大改善了病患个体症状,有效降低了轻症患者转为重症、危重症的发生率,提升了治愈率,成为此次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实践再次充分证明,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医药学宝贵财富屡经考验,历久弥新,值得珍惜。下列关于古代著名中医、理论及成就说法正确的是(     

①扁鹊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②秦朝时期,中医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并建立起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③东汉名医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④名医华佗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还能实施外科手术,被尊称为“医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改革开放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努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八大

13、如图漫画题为《快乐的竞赛—加油,追上来了》,生动地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该漫画的寓意是

A.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

B.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积极性

D.工农业竞赛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4、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战争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D.人民政府掌握了经济命脉

15、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了大三通(直接通邮、通航、通商),这(     

A.表明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B.说明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C.反映出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D.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开辟了广阔前景

16、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1954年《纲要》的内容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历程说明

A. 各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自治

B. 少数民族已完全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 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D.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7、改革开放之后,科技文化领域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期。各领域的工作者埋头苦干,奋勇争先,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在文学领域获得最高国际成就的是(     

A.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C.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

D.屠呦呦发明青蒿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8、“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于右任《望大陆》”诗中的“国殇”指

A.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

B.《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C.日本对台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D.台湾与大陆长期分离

19、新中国政府对国民经济中原有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怎样的创造性举措?

A.全盘没收 B.保持原样 C.赎买政策 D.公私合股

20、党和政府历来把农业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新中国成立初期,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事件是

A. 镇压反革命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土地改革运动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五星红旗是中国的象征,每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都见证着一段难忘的历史。

(1)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毛泽东庄严宣告:“________今天成立了!”

(2)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把五星红旗插上了雪域高原,西藏和平解放,至此________获得统一。

(3)________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此五星红旗开始飘扬在纽约联合国大厦前。

(4)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________________,从此五星红旗开始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

22、根据下列提示的信息,写出相关的会议名称。

(1)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2)颁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3)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3、___________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__________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4、_____年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5、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_______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开始:1978年,安徽______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发展: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拓展:配套行政改革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实行政社分设,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即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4)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____;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____、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7、1992年,党的_______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_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28、在三大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引导个体农民参加_______。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政策。

29、中国梦宏伟蓝图

(1)首次提出中国梦: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____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他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________、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质是________,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3)两个“百年目标”: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_”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_____。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O年时,建成_____,实现_____

30、“两弹一星”:

(1)成就: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__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_________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爆炸成功。

     

②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

   

(2)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______,增强了我国的_____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哪一年?此会议的内容有哪些,又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2、关于我国的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和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在20世纪末开始实行的大规模开发西部的战略是指什么?为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20世纪末,国家还实施了哪一重大行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分别是在哪一年?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军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请写出已正式交付海军的两艘航空母舰的名字。

(4)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列举3件外交上的大事。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来,我国的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几位?

33、大国外交是历来人们关注的重点。中国现在正时刻展现的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周恩来针对一些国家对中国内外政策的误解和非议,在大会发言中郑重而诚恳地声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次“大会”的名称?我国倡导的处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什么?

(2)联合国大会主席马利克致词说:“今天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第一次在联合国大会就座。”这种场景出现在哪一年的第几届联合国大会上?这对联合国而言,有什么影响?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形成怎样的特色外交格局?

(4)综上所述,你认为一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在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材料一  1953—1957年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600

13100

98

棉纺物(亿米)

38.3

50.5

32

谷物(万吨)

16392

19505

19

材料二

材料三  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束缚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 随后几年,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国民经济出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现行体制”是指什么?这种体制下的国营厂长为什么要权?要什么权?

(4)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从工业化的角度谈谈我国如何才能走向民族复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