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国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这种政策的实行,不但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而且有利于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一政策

A.不利于国家税收和企业发展

B.损害了企业经营者的长远利益

C.阻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D.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哪位领导人提出的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习近平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4、“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C.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D.两岸关系的发展

5、如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三大改造的推行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改革开放的深入

6、某记者在一则报道中写到:“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这指的是

A.渡江战役的胜利

B.日本帝国主义投降

C.西藏的和平解放

D.海南岛的解放

7、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里“丰碑”的含义是指:

A.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B. 揭开了新民主义革命的序幕

C.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 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

8、1979年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了6倍多。这证明包产到户

A.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提高了农民生产科技水平

C.提高了农民生产能力 D.提高了农民农业合作水平

9、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改革开放政策

C.“一国两制”政策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0、人民海军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

A.华东军区海军 B.北海海军

C.东海舰队 D.南海舰队

11、“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12、如下图所示是《人民日报》刊发的某会议公报.该会议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

A.阶级斗争领域

B.经济建设领域

C.组织路线领域

D.法制建设领域

13、2009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青岛出席庆祝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我国人民海军诞生的标志是

A.1927年南昌起义

B.1928年井冈山会师

C.1949年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

D.1949年海军领导机关成立

14、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为11060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涨了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        )

A.《马关条约》

B.《二十一条》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15、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以下企业中,属于洋务派为实现“求富”目的而举办的民用工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轮船招商局

16、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以下关于我国全方位外交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注重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②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③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④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④

17、《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周恩来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典型范例是

A.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举行

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18、1953年春,河南安阳一个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他说的“社”是指(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群众文化社团

C.农村供销社

D.人民公社

19、三大政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上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上

20、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

A. 中共“十八大”的召开 B. 进行三大改造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中共“八大”的召开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56年初,全国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全行业___________的高潮。在此基础上,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政策,从而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前提:“________”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谈判:(1)中英谈判:1984年12月,中英正式签署___________,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_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葡谈判:1987年4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回归:

香港回归: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交接仪式。江泽民主席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________正式成立。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举行________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________,在完成________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3、_____的推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_____,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24、1954年,周恩来与_______________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25、城市的发展见证着历史的进步。

(1)20世纪50年代生产出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世纪80年代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根据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27、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请你参与政策回顾

(1)1950 年, 中央政府颁布了《_________》, 大规模的   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 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  

(3)1958 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大跃进”和     运动。

(4)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  

28、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________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9、请写出与下列荣誉称号相对应的人物名称。

(1)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2)杂交水稻之父——

(3)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4)两弹元勋——

(5)解放军好战士——

(6)党的好干部——

30、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名称写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1)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的河流名称。

(2)英雄黄继光牺牲的战役发生地点。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1992年,为了促进两岸早日统一,台湾和大陆两个组织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

(1)指出台湾与大陆两个组织的名称。

(2)以上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32、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藏和平解放是在哪一年?有什么意义?

(2)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请分别写出港、澳回归的具体时间?

(3)“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国确立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新时期,结合新情况,江泽民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又提出了怎样的指导思想?请写出为祖国统一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个民间团体?

(4)现在还有少部分人实行“藏独”、“台独”,面对这一状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33、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开放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依据所学回答问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指出国家迈出对外开放步伐的重大举措。并回答这一举措的重要作用。

(2)20世纪80、90年代,随着对外开放地区不断向纵深推进,请列举两例史实加以说明

(3)1980-2019年,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为了更好的参与经济全球化,新世纪初我国开放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味无穷的话语)

材料一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邓小平

材料二  可以划出块地方,叫作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已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

(激动人心的数据)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1978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只有3624亿元,1986年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13年中国GDP总量为56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

——《解放军报》

(1)试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例,说明材料一中论断的正确性(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

(2)材料二中的在1980年开放的“特区”有哪几个?

(3)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对外开放的格局。

(4)材料三的这组数据表明,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带来了什么变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