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世界文明可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以下对这两种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方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B.东方文明普遍实行民主政治

C.西方文明都建立中央集权制 D.西方文明农耕经济比较发达

2、1955年,《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通过,粮票,油票、豆腐票、布票从此应运而生,国家对百姓日常生活需求进行“定量”,各种商品皆需凭票购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市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供市民自由选择。粮票的出现和消失反映了

A.现代化建设已实现

B.经济体制的变革

C.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D.计划与市场并行

3、林则徐的后裔,曾任我国驻联合国大使的著名外交官凌青曾写诗:“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下列历史场景可印证诗中“前仇日恨今尽雪"的是

A.新中国成立

B.香港回归

C.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D.台湾问题解决

4、导致下图所示时期,我国人口出生率滑向最低点、死亡率攀至最高点的政治原因是

 

A.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当时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

C. “八字方针”的盲目指导

D. “九一三事件”的推动

5、如图为1955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特种系列邮票中的两枚。假如你是当时邮票设计师,再设计一枚同类邮票,最应选择的素材是

 

A. 石油工业

B. 钢铁工业

C. 核能技术

D. 生命科学

6、下列选项属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的有

①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②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③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④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下表是中国与印度、美国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项目

中国(1952年

)印度(1950年)

美国(1950年)

人均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人均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A.面对这种局面,中国选择了一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B.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实力远远落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C.知耻而后勇,中国应该在这两个领域奋起直追

D.中国的工业建设受到美国等国家的阻挠破坏

8、1990年,随着对外开放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国家建立了(  )

A.海南经济特区 B.上海浦东开发区

C.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 D.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9、下列人物中,在开国大典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是

A.毛泽东

B.朱德

C.邓小平

D.习近平

1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②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③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实行了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这项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依法治国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这个新的格局是   (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内地——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D. 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13、“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

A.“二月抗争”

B.粉碎“四人帮”

C.刘少奇被撤职

D.“九一三事件”

14、“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_____,长江大桥武汉架。”联系前后歌谣,横线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A.开国大典人民乐 B.原油自给百姓欢

C.农民翻身土改胜 D.喷气飞机翔蓝天

15、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①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16、30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

A. 开放武汉重庆等沿江城市

B. 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制度

C. 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D.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7、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定义了“中国梦”,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2013年的两会,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那么实现中国梦有三个必须:分别是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  )

A. 凝聚中国力量 B. 提高国际地位 C. 增强文化软实力 D. 加快经济建设

18、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这三次巨变是指()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

②国民大革命;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

④新中国的成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⑤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 135 B. 145 C. 134 D. 235

19、从1952年12月到1953年7月,蒋道平驾驶米格–15歼击机升空参战七次,八次开炮,先后击落F–86飞机5架、击伤2架。蒋道平作为新中国人民空军战士,他参加的是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对越自卫反击战

20、影片《你好,李焕英》中,女主回到1981年的国有企业,浓浓的80年代国企工厂怀旧风光吸引了很多观众。1984年春天,福建55位厂长、经理联名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信,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史是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松绑”指的是

A.发展乡镇企业

B.扩大对外开放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放弃对国有企业的管理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填空题

(1)图一中的人物是在_____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之一,他的名字是_____

(2)图二中的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这一事件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________,消灭了地主阶级,_______成为土地的主人。

22、读《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1972年

B.1955年

23、新中国成立后,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

24、提出:1953年底,____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5、“凡是____________,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_____________,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__________”,它的推行引起了普遍不满。

26、___________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7、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_________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___”的方针。

(2)“________”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9、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扩大:(1)1984年,进一步开放________个沿海城市。

(2)1985年,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________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_____________经济特区建立。

(4)1990年,上海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5)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________推进,相继开放了一些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________________等内地省会自治区首府。

(6)结果:中国形成“经济特区—________—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

30、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成就令世界瞩目。请仔细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是哪次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什么方针推动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2)图二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中国代表团成员在联合国大会上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

(3)周恩来是我们著名的外交家,由他首次提出并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哪一年提出的?

(4)图三中与毛泽东握手的外国领导人是谁?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事件是什么?

 

32、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什么?

33、中国古代“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于何时?

(2)汉武帝时代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思想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西汉是怎样加强对新疆(西北地区)的管辖的?

(4)明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列举一例。清朝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5)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请你用元朝和清朝前期各一件历史史实,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的成就

图三文字注释: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1956年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

(1)图一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我国什么民主政治制度?图二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又有何作用?图三体现了我国哪一政治制度?

[理论创新]

 

(2)写出A、B处的理论名称。

[经济发展]

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 年和2001年。

--.英国《金融时报》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01年中国企业高潮点出现的原因。

[祖国统一]

(4)依据所学知识,思维导图方框中应该填上什么内容?

[科技进步]

 

(5)上图人物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和医学奖,她获奖的理由是什么?

(6)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