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两岸关系的发展

2、“土地改革后,农民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1 年全国粮食 产量达到 1.4 亿吨,比 1949 年增长 26.9%。”这些现象反映的是 ( )

A.农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改进

C.土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

D.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3、美国出兵侵略朝鲜所打的旗号是

A. 多国部队   B. 联合国军   C. 美国军队   D. 美英盟军

4、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最主要的原因是

A.苏联的支持

B.中美关系改善

C.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D.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5、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与以往土改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①注意保存富农经济  ②在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③稳定城市中的资产阶级  ④孤立地主阶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6、中国梦的最大特点是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梦归根到底是

A.个人的梦

B.社会的梦

C.人民的梦

D.民族的梦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下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8、武汉(包括武昌、汉口、汉阳)是湖北的省会城市,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最前线的城市,武汉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武汉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很多重大变迁,一部武汉城市史,也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武汉长江大桥是在以下哪个时期建成通车的?( )

A.洋务运动时期

B.民国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9、美国《时代》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下面两幅图中,美国对中国态度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时间:1951年

标题:《共产主义者周恩来》

简介:周恩来在政治上成了暴虐的统治者,在外交上成了听话的仆人,在经济上成了无能的统治者

 

时间:1972年

标题:《尼克松的中国之旅》

简介:尼克松分别与毛泽东、周恩来会谈;与夫人游览长城,观看样板戏,把几个画面巧妙分割的是一个黑色的汉字“友”

A.中苏关系恶化

B.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0、“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个口号出自下列哪一时期(       

A.“大跃进”时期

B.“文革”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11、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一首题为《冬夜题□□□□》的诗写道:“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与肝,八年烽火山河破,三载硝烟宪政残,青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应是

A.红军长征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百团大战

12、下面是李杨同学做的历史笔记,该笔记应该属于哪次会议的内容(  )

时间:1945年4月

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通过了新党章。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

D.政治协商会议

13、下图是某校八年级(1)班小涛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的“中国现代史分期"示意图。与图中②对应的是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4、1984年12月,中英双方通过长达两年多的外交谈判,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政府成功的解决了香港问题。促成和谈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B.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南京条约》已废止

D.中国胜利重返联合国

15、虽然现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拦的趋势。下面对中国发展的介绍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

B.粮食、棉花、肉类和原煤、钢、水泥等200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

C.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一位

D.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16、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承包经营责任制 B.增强企业活力

C.打破“铁饭碗” D.改革分配方式

17、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8、1978—2018年这40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这些成就说明了(       

A.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的建立

B.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C.中美外交关系恢复的影响

D.改革开放持续释放经济活力

19、“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我国抗击新冠疫情的艰难时刻,来自日本的援助感动了很多人。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建立友好外交关系始于( )

A.20世纪70年代 B.19世纪末 C.20世纪80年代 D.新中国成立之初

20、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杨利伟 D.袁隆平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____________为彻底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2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的转变。

23、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国家主席_____遭受残酷迫害。

2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___年10月在北京召开

25、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长江大桥是______;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______

2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_______

2.中心议题:讨论_________的问题。

3.内容:

(1)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____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_________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__________的作用。

(3)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4)会议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新中国的__________,以________为国旗,以_________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5)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____________纪念碑。

4.作用: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制度。

27、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_》,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28、新时代强军之路格局:形成_____________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9、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________的步伐。

(2)开始:1980年,中央决定在________、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________4个经济特区。

(3)特点:实行________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典型:________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5)影响: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_________________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0、会议内容:

①思想上: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______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实行______的决策。

③组织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强军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武器装备向现代化迈进。试举两例进行说明。

(民族复兴梦)

(2)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请阐述这一奋斗目标。

(3)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是什么?

32、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请根据题干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国家的事件是什么?我国哪一地区的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的统一?

(2)20世纪末,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这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是什么?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设置了什么特殊行政区域对香港进行管理?

(3)如今台湾尚未回归祖国,你认为当前阻碍台湾回归祖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992年形成的大陆与台湾进行和平谈判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33、新中国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谁?他是在哪次会议上开始成为我国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革时期,在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生产队里,队员们劳动“一窝蜂”,集体进食堂“吃大锅饭”,一度出现队里“耕牛死了无人管,犁耙坏了无人问”的景象,大家对集体生产失去信心。

——摘编自杨良敏《用“小岗精神”书写改革大文章》

材料二   1980年,小岗村村民实行“大包干”的第三年,生活大为改观,部分家庭盖起了新房,有的还购买了小四轮和收割机,个个喜笑颜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如今大变样。政策顺心干劲足,五谷丰登粮满仓”。

——摘编自赵伟峰《小岗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小岗村生产队队员的劳动心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的“政策”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策产生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通过小岗村改革前后村民劳动心态的变化,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