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梳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时间分段,我国的改革开放应发生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 C.文革时期 D.新时期

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以其超凡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外交艺术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 独立自主原则 B. 合作共赢原则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不争霸原则

4、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该思想创造性的回答了

A. 如何实现国家统一

B. 如何发展中国的文化事业

C. 如何对农村进行改革

D.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5、“文化大革命”结束于

A. 1976年5月

B. 1976年9月

C. 1976年10月

D. 1971年9

6、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情况是反映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下列能全方位综合体现我国国防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场景是( 

A. B.

C. D.

7、1950—195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战争。这一系列事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A.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8、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如图,我们从《转折一亲历中国改革开放》一书中可以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①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质的变化

③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④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已经实现了民富国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9、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侵略了我国的友好邻邦朝鲜

B.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出兵

C.台湾乘朝鲜战争机会反攻大陆

D.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地威胁了新中国安全

10、1956年,我国通过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三大改造是指对下列哪三个方面的改造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交通业  ④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

A.两岸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B.两岸实行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12、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歌词“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开国大典的举行

1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是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对外开放

④全面依法治国

⑤全面从严治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14、穆罕默德创立的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位于

A.亚历山大 B.麦地那 C.麦加 D.大马士革

15、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当时率领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

A. 朱德   B. 彭德怀

C. 林彪   D. 毛泽东

1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主要是因为

A.农民集中生产、统一分配 B.农民获得生产的自主权

C.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D.国家取消了农业税

17、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突出反映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8、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左”倾错误,不包括(   )

A. 三大改造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19、“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歌词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旨在( )

A.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D.实行对朝鲜的统治

20、今年(2019年)是虎门销烟多少周年?

A.100 B.150 C.180 D.160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90年,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2001年,中国加入________________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22、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设立的经济特区有________________,汕头,厦门,________.

23、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4)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24、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_________,战区主战、_____________的新格局。

25、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_______

2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____________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

(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政治制度。

(3)法律依据: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被载入________。1984年,《________》颁布实施。

(4)5个民族自治区:目前,全国已经建立_______________、新疆、_______________、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5)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____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发展奠定了基础。

27、________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了。

 

28、列举题

(1)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三次巨变,其中诞生了三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第一次巨变是________,结束了清王朝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二次巨变中__________,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并取得成功,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第三次巨变中邓小平实行了_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中国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____________(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实行______________,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5)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

(6)中共十五大把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7)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____________制度,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8)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9、填空题

 

 

(1)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________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座精神丰碑。

(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政策。

(3)在中朝人民军队的顽强抗击下,《________》终于在板门店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4)成为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

(5)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毛泽东誉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是________

30、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______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_____业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会议提出了我国进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这次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中共十九大召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32、中共十四大确定的中国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他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地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国梦分别是谁提出来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什么奋斗目标?

(4)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走中国道路?

(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是什么?

(6)中共十五大和中共十九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现代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共和国主权与领土的“钢铁长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二  战略导弹部队是人民解放军中以装备战略导弹武器系统为主体,担负战略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核反击的主要力量,是随着中国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2)依材料二,指出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于哪一年?我国战略导弹部队另一名称是什么?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取得了近千项科技成果。导弹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研制成功,使部队测控技术一步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武器装备初步形成固体与液体并存,核导弹与常规导弹兼有,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齐备的武器系统。

(3)材料三反映的主题是什么?我国新时期努力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