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全国科技活动周于519正式启幕,假如你在现场看到了下列物品,哪些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  )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2、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秦朝的太尉

B.唐朝的中书省

C.宋朝的通判

D.清朝的军机处

3、某校史学社的同学想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状况,下列资料有助于这一研究的是(  )

A. B.

C. D.

4、下图所示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国家工业化的实施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D.改革开放的推行

5、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朝和吐蕃关系密切的是(       

A.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B.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由于台风和大雨、暴雨的时常袭击,其他获取食物的手段如狩猎等就会受到很大限制,而且鱼、肉、果子等又不能长期保存,所以稻谷也就成为河姆渡古人类的主要依赖,种植栽培稻谷获取大量食物也就成为了生存而被迫选择的一条必然道路。上述材料说明了( )

A.地理环境限制了河姆渡地区的发展

B.河姆渡种植水稻成为生存的唯一出路

C.气候变化是河姆渡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D.河姆渡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

7、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倒全唐”的诗人是( )

A. 李白   B. 王维   C. 张若虚   D. 白居易

 

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再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东西。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材料所述事件分别是

A. 大化改新、文明开化

B. 大化改新、明治维新

C. 戊戌变法、明治维新

D. 大化改新、工业革命

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

A.张謇提倡“实业救国” B.海外归国华侨的支持

C.国内国际市场对棉纱产品的需求 D.列强暂时放松侵华

10、七年级同学在中国原始社会图片展中,能见到的有关半坡氏族居民生产、生活的图片有(

用铁制鱼钩钓鱼   住半地穴式的房子

用牛耕地种粟   用彩陶盆盛水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1、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 特务统治的强化   B. 思想控制的加强

C. 文化专制的强化   D. 君主集权的加强

12、在解放委内瑞拉前,他说:“我们有根据期望文明各国赶紧援助我们……可是这种期望竟然落空!不仅 欧洲人,甚至美洲北部我们的兄弟们,在这场斗争中都……袖手旁观……为了驱逐殖民者并且建立一个自由政府,我们所必须具备的是什么?显而易见的,这就是联合。”“他”驱逐的殖民者最有可能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法国

13、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通过群众性反美运动,在1999年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运河名与国名相同的国家是(  )

A.埃及 B.巴拿马 C.古巴 D.印度尼西亚

14、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郑和下西洋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15、2017年5月14日--15日,来自世界29个国家的元首和130多个国家的政要,在北京参加了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当今世界( )

A. 经济全球化趋势   B. 政治多极化趋势   C. 经济区域化趋势   D. 贸易保护主义趋势

16、有史学家指出:“五四运动后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从这个意义上,可以把五四运动称为

A.群众性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国人抗议不平等条约的斗争

C.工人阶级反抗北洋军阀的尝试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7、“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冒险家,似乎都有同一动机。……当这班探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 促进世界走向整体发展

B. 促成了欧洲贸易中心的改变

C. 为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

D. 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8、下面表格中的内容突出反映了科技革命的哪一特点

 

成果

蒸汽机

电动机

无线电

雷达

原子能

晶体管

激光器

发明到应用的时间

84年

65年

35年

15年

6年

7年

1年

 

 

A.科技进步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B.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会引发多种技术的革命

C.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促进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D.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19、自主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技术积累和突破,是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科技创新成就中属于这一类型的是( )

A.歼——5 型歼击机 B.原子弹 C.青蒿素 D.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20、从查理曼帝国到哈布斯王朝,从拿破仑到希特勒,都企图通过军事和战争手段实现统一欧洲的梦想,到头来他们都失败了,这证明欧洲一体化必须坚持

A. 继续奉行杜鲁门主义

B. 和平与发展的道路

C. 建立统一的宗教信仰

D. 实行贸易保护手段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从繁荣到危机:时间、开始国家、规模:________年10月下旬,________股票突然下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________及整个资本土义世界

22、______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人太空;______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23、1929 -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很快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其特点是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 )

 

24、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_____扩张,梦想恢复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疆界、地位和尊严。_____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到出路。_____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_____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_____

25、请写出下列历史事件

(1)戊戌变法期间,中国出现近代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2)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3)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双方共同签署并发表《   》

26、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________________日,________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7、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_____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为了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_____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接着,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_____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

28、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过程:________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____________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11月7日,这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成果:这次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________当选为主席。

29、1895年,________》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________”构想的提出,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30、罗斯福新政特点:采用_________手段扭转经济形势。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引起了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意日建立起法西斯统治,局部战争的烽火愈演愈烈,德国吞并奥地利的时间是哪一年?同年,德国还强行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哪个地区?

(2)二战中,日本对美国采取哪一军事行动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国为了对付日本等法西斯国家于1942年参与签署了哪一文献?加入了哪个重要的国际组织?这个组织的建立有什么作用?

(3)苏联是二战中主要的反法西斯力量,在二战中苏联粉碎德国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和给德国法西斯以致命性打击,让二战出现重大转折的战役分别是什么?

(4)二战在哪年哪月结束?(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5)通过对一战、二战残酷性和惨烈性的学习,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国际组织。

(1)美苏冷战时期形成的以美国为首的军事组织一

(2)1993年成立,大大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组织一

(3)1995年成立的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的组织一-

33、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宋元时期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影响人们城市生活的变化。请举两个例子说明宋代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大大提高,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巨大影响。请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简述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写下了对未来的梦想和期望。

材料三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材料四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他们为梦想做了些什么?(举两例)

(2)梁启超在19世纪末的政治梦想是什么?孙中山为实现“中国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这个梦想最终实现了吗表现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两种梦想”,今天已变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个梦想开始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列举一例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实现第二个梦想采取的有效措施。

(5)“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应该拥有怎样的“中国梦”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