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欧盟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表示:“它用和平取代了战争,用团结取代了仇恨。”这表明欧洲共同体建立的目的是( )
A.谋求欧洲的独立安全和发展 B.遏制共产主义
C.同美苏对抗 D.独霸欧洲
2、分析下图可知,工业革命使英国( )
A.大众教育得到推广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3、幕府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倒幕派的主要组成力量有( )
①资本家
②将军
③中下级武士
④商人
⑤新兴地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4、感叹于雾霾天气,就连下的雨都是泥雨,我们怀念2006年的扬州曾被联合国授予( )
A. 建设成就奖 B. 文明城市奖 C. 最佳人居奖 D. 精神文明奖
5、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也可以探测地狱的深浅。苍穹在他面前并不显高,地核在他面前并不显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因而他试图指挥一切,努力获得荣耀,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永恒者。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6、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下列是与“二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 ②雅尔塔会议 ③诺曼底登陆 ④攻克柏林战役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③②④
7、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下列图片中的发明将人类带入新经济时代的是 ( )
A.
B.
C.
D.
8、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 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 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 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 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9、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 )
A. 随着魏、蜀、吴的建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B.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C. 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门先后回到了祖国怀抱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对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10、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的政策,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使深圳等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实施科教兴国
11、使日本由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事件是
A.大化改新
B.1861年改革
C.南北战争
D.明治维新
12、章西女王和尼赫鲁的事迹,反映了哪国为实现民族独立而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
A.纳米比亚 B.印度
C.巴拿马 D.英国
13、下面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实力变化表。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时间 | 1840﹣1311 年 | 1911~1949 年 | 1949 年至今 |
状态 | 受列强侵路、控制 | 受到强侵路,控制 | 新中国成立,民族独立 |
地位,力量 | 半民地国家;贫穷落后 | 地位稍有提高;积贫积弱 | 世界大国之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A.独立富强是国际地位提高的前提 B.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民族独立是中华民族的永恒追求 D.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14、雨果曾经预测:“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下列组织中,与“高一级的整体”进程有关的是
①三国协约
②三国同盟
③欧洲联盟
④欧洲共同体
⑤北约
A. ④⑤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下列关于中外近代历史上各国出现过的土地政策,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是
①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③实行地税改革
④平均地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文中“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是指( )
A.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建立了中华民国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7、华盛顿体系是在美国主导、遏制日本、宰割中国的基础上形成,下列和约鲜明体现这些特征的是 ( )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条约》
D.《九国公约》
18、随着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它的建立
①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②可以缓和阶级矛盾
③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④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以哪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 )。
A. 苏联 B. 英国 C. 法国 D. 美国
20、一位近代历史人物说:“四夷交迫,分割存至,覆亡无日。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材料涉及到的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相关人物分别是
A.鸦片战争、林则徐 B.第二次鸦片战争、李鸿章
C.甲午中日战争、康有为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孙中山
21、为克服分封制的弊端,秦朝建立后,在地方推行________,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强了对全国的统冶;元朝建立后,实行________,开创了省级行政区划的先例。
22、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领导人________
①前期: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________运动
②中期:1922年,发生了农民________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
③后期: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主要采取了不服从形式,所以又称为“________”。甘地向殖民政府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等要求。遭到拒绝后,甘地以反对食盐专卖法为突破口,带领数十名追随者步行到海边,自取________制盐。
23、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______________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4、印度民族大起义以后,英国政府取消了______公司的统治权,改为直接统治,直接统治还可以在殖民地________。
25、______年,欧盟成立。______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6、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A.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B.18世纪49年代《南京条约》割占中国的领土
27、治世可鉴,复兴必成。
(1)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
(2)刘秀在位末年,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得以发展,史称 。
(3)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史称有“贞观遗风”。
28、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1)《 》是罗马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成文法典,其所代表的罗马法对今日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有重要影响。
(2)《 》奠定了英国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3)《 》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29、内容:法令规定:
(1)农奴获得( ),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 ),但是必须出钱( ),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30、谋求世界政治、经济的和谐有序的发展是人类的共同愿望。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在
_______会议上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1995年1月1日,________(全称)成立,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3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秦朝时修筑的举世闻名的防御工程
(2)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役
(3)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4)唐朝的鼎盛时期在历史上称为
32、当今世界,为什么会出现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33、为什么海湾地区一再发生战争?
34、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比如二战结束后最富强的美国。美国的发展道路虽然有它自身的特点,但依然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o某校仇年级学生围绕美国的崛起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材料一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着星条旗的国——这个国家的出现——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大国崛起》
材料二 (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的自由。”
材料三 1945年,《新华日报)》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称“他在1932年初当选总统的时候,正在1929年美国经济空前恐慌之后,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人民购买力的政策来代替了帝国主义的对外经济掠夺,使美国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材料四
(1)材料二出自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颁布的哪一部法令?
(2)20世纪30年代,美国面对严的经济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请结合所学说说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和特点。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都和以前有很大不同,人们认为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中美国的崛起过程,谈谈对我们实现“强国梦”有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