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特区建设、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等资料。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

A. 民族团结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祖国统一 D. 外交成就

2、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l:7.9。)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卫生

其它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7.8%

 

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优先发展运输交通业 D. 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20世纪70年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说明了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改善的结果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4、如图所示文章的发表引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的作用在于(     

A.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B.纠正了“左”的思想错误

C.解放了人们思想,为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D.解放了人们思想,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5、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只新孵化出的鸡》的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 激发了清政府的“自强”运动

B. 使清王朝的统治全面崩溃

C.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野心

6、8月1日这个日子,曾于1933年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纪念日,后来又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这是为了纪念

A.广州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秋收起义 D.南昌起义

7、抗美援朝的根本目的是( )

A.保家卫国 B.为解放台湾作准备 C.解放朝鲜 D.打倒帝国主义

8、2016年5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任平的文章《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前进》,分析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C.学校停课、工厂停工

D.毛泽东逝世

9、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10、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A. 公私合营   B. 土地改革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2018年,某美术馆筹备“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活动,下列可以入选成果展的是( )

①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③“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④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③④

12、提出“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国家领导人是( )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13、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始于

A.新政协召开

B.新中国成立

C.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

14、为实现民族平等,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地方政务自主 B.民族税收自主

C.民族区域自治 D.民族事务自理

15、“下岗”与“再就业”是上世纪末的流行词,它们所反映的时代现象是(     

A.加强法治建设

B.农村经济改革

C.外交事业发展

D.国有企业改革

16、中华民族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要了解这一段历史,必须查询的资料是

A. 抗日战争

B. 土地改革

C. 抗美援朝

D. 三大改造

17、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夺取某高地的战斗中,为保证部队攻克高地,用胸腔堵住敌人地堡的机枪射孔而壮烈牺牲的战斗英雄是:( 

A.雷锋 B.邱少云 C.王进喜 D.黄维光

18、“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苏联(今天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是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这个飞船”是:(  )

A.神舟一号 B.神舟三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八号

19、2017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是:“十九大”“新时代”“共享”“雄安新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天舟一号”“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其中和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能归为一类的是

A. 金砖国家

B. 雄安新区

C. 人工智能

D. 天舟一号

20、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毛泽东分析认为“必须参加的战争”是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战争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4)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22、________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________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23、开国大典

1.时间、地点:__________,天安门广场。

2.阅兵式:_________任检阅司令员,_____________任阅兵总指挥。

3.新中国成立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__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4、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____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

25、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_。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它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实行了____________(制度)。

26、第一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共同纲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938年3月,______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1953年7月,______获得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8、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________年12月,在北京召开。

29、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1995年1月,____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_____,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____”,主张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3)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________”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30、(1)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2)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4)中共十六大上,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5)中共十八大上,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6)中共十九大被确立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改革开放的五个经济特区:

32、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历史意义。

33、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宣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哪一年?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两弹一星”的成功有何积极影响?

(3)图3中人物是谁?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  料二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观察下表:

 

农业生产总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6年

112091.3

12363.4

 

——乔元晶《我国农民收入现状与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共同反映了建国初期的什么历史事件?它有什么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材料三表格中各项指标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农村哪一政策的实施?根据表格说明这一政策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