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是( )
①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一生守护‘大国粮仓’的精神”是哪位楷模精神的真实写照( )
A.王进喜
B.屠呦呦
C.邓稼先
D.袁隆平
3、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唱到“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感人场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
A. 遵义 B. 瑞金 C. 吴起镇 D. 会宁
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政治与法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制定了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中共八大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的十年,下列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取得的成就的 表述,正确的是
A.沈阳钢铁基地建设起来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C.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 D.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6、1955年,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国际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第26届联大
D.上海APEC会议
7、我国之所以能运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A. 英葡国家力量的削弱
B. 综合国力的提高
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外交政策的成熟
8、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1993年4月1日起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 人民公社化时代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9、2016年5月20日,针对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发表不利于两岸关系的演讲一事。国台办发言人重申了坚持“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核心是
A. 坚持改革开放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坚持和平统一
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0、世界贸易组织,是处理世界贸易问题的重要国际组织。经过艰难谈判,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2002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也给中国经济体制带来挑战
11、新形势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邓小平南方讲话 B.中国梦宏伟蓝图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2、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许多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下列科学家与研究领域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学森——石油 B.邓稼先——文学
C.屠呦呦——药学 D.莫 言——美术
13、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网站发布了对华为的新制裁,修改了对华为的制裁内容,其制裁全面升级。纵观中美关系的风云变化,两者最大的障碍在于( )
A.西藏问题
B.台湾问题
C.香港问题
D.澳门问题
14、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
A.开国大典
B.北平和平解放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
15、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简单的并列、平行关系,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的整体。下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从严治党
④全面依法治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16、下表反映了 1950 年和 1954 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 1950 年(%) | 1954 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包产到户”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7、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对外贸易 (进出口) |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15年 |
381.4 | 1154.4 | 4722.9 | 39600 | |
引进外资 | 1984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15年 |
270.5 | 1028.9 | 5935.6 | 1262.7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 三大改造的实行
18、1978—2018年这40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这些成就说明了( )
A.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的建立
B.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C.中美外交关系恢复的影响
D.改革开放持续释放经济活力
19、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在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确定了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20、某班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 )
A. 董存瑞 B. 邱少云 C. 黄继光 D. 罗盛教
21、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______;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
22、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________;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________。
23、_______年,_______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24、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_________的大讨论。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5、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__________的开端,在农村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伟大的领袖是________,代替行使临时宪法的文献是《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_,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27、到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8、20世纪60年代中期,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______。
29、1947年,《________》的颁布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1954年颁布的《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0、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________,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31、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道路选择为社会发展指引方向。
(1)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何重大意义?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请问“一国两制”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2)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右图人物的什么成就,解决了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道路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预判的发展路径,为人类文明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在此道路引领下,我国在对内经济体制改革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伟大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其中抗美援朝精神有哪些内涵?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什么?
32、一部人类文明史,是一部建设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的探索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政治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1949年9月,为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党派等各界人士召开了什么会议?这次会议初步建立了哪一政治制度?
33、在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究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的理论,最终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著名理论是什么?
(2)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用科学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的重要命题,这一科学理论是什么?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又提出了关于发展的什么科学论断?
(3)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请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究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的过程拟定一个主题。
34、学习完第一、二单元知识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一条线索:“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确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你结合此线索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2)写出土地改革的完成时间并指出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
(3)“宪法保障”指1954年,哪次会议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次会议确立了什么制度?
(4)哪次会议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