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它最终结束的标志是

A. 成立中央文革小组 B. 九一三事件

C. “四人帮”形成 D.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2、“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上述材料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体现了(     

A.党的意志

B.工人的意志

C.农民的意志

D.人民的意志

4、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军种之一,它的前身第二炮兵部队组建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1年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有

①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②发展高等教育   ③开始恢复高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7、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结束的标志是( )

A.清朝统治被推翻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8、假如你是一位记者,专题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报道中不应该出现以下哪个观点(   

A.主张“以阶级斗争为纲”

B.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主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9、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老一辈革命家对江青等人的倒逆行施进行斗争

C.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0、“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C. 四五事件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辉煌中国》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全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是我们的逐梦之旅。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国家必须

①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②搞好“五位一体”建设

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④国家梦、民族梦只有顺应个人梦,才能共同铸造“中国梦”

⑤推进“四个全面”

A. ①③④

B. ②⑤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③⑤

12、“文化大革命”造成了空前的“文明灾难”,中华民族的良知、人性、公平、正义受到残酷践踏,甚至于毁灭了整个民族的灵魂。“文革”的教训是惨痛的,在中国要避免那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

A.防止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B.防止资产主义复辟

C.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D.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

13、“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里的“旗帜”是指

A. 科学发展观

B. 邓小平理论

C. 毛泽东思想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4、观察如图,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2018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1周年。以下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五个省级自治区以外其他地区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 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C.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 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16、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时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粮食总产量

16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

197.65

 

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

A. 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B.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大跃进”的掀起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17、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占乡村人口不到7%的地主和富农,占有50%以上的土地;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却只占有约14%的土地。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18、如图是流行于上世纪50年代的在我国流行的服装,与此相关的时代背景是

A.中苏友好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抗美援朝

1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拨乱反正,其中,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于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20、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倡导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求同存异”方针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_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和平统一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______政策。改革先从______开始。

23、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名称写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1)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的河流名称。

(2)英雄黄继光牺牲的战役发生地点。

24、根据所学知识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1)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________

(2)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________的基本问题。

(3)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25、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

26、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________年12月,在北京召开。

27、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时期,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_____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十年动乱中,我国的民主法制受到践踏,国家主席_____被迫害致死,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28、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___。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____、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9、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________年,_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0、请将代表以下地区的字母填在如图的相应位置。

A、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中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C、1992年开放的沿江城市重庆

D、中国最南面的民族自治区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32、情境一: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分析: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其重要任务是什么?

3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发挥了重要作用。请指出该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哪些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

请回答:

(1)材料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什么愿望?

(2)材料中的是何时回到母亲的怀抱的?的回归主要得益于谁提出的什么构想?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的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