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历史,下面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巴比伦是我们固有的遗产,亚述文明是我们祖先开创……”是伊拉克著名歌曲《两河间的国土》的歌词片段,从中可以看出伊拉克人的巴比伦情怀,下列各项中属于古代巴比伦文明遗产的是

A. ①② B. ③ ④ C. ①③ D. ②③

3、蔡英文上台后,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的表述比较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内涵。“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是( )

A. 两岸关系是一中一台 B.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C.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民国 D. 两岸人民都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4、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文化繁荣,1956年毛泽东提出

A. 八项主张

B. “两个凡是”

C. “九二共识”

D. “双百”方针

5、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比喻是

A.深圳

B.珠海

C.海南

D.浦东

6、刘爷爷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D.决定实行“文化大革命”

8、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提出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A. 求同存异

B. 独立自主

C. 睦邻友好

D. 和平共处

9、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火药的民族,这个100年来屡受欺辱却不甘沉沦的民族,终于走进核时代的大门,迎来让所有炎黄子孙都扬眉吐气的时刻。这个时刻是(  )

A. 导弹部队的建成   B.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火箭军的成立

10、1993年的“汪辜会谈”,2015年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的会面都在(   )

A.北京 B.香港 C.新加坡 D.台湾

11、李老师讲课ppt上有几个词语:“天才构想”“和平统一”“制度创新”。据此推断她讲述的内容应是

A.“独立自主,友好交往”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2、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3、福建晋江侨乡捐献战斗机1架;昆明市归侨捐献人民币10亿多元;徐肖冰、苏河清、周峰等将所获斯大林文学艺术奖的全部奖金1.29亿元捐献购买“人民电影号”飞机……这表明抗美援朝(       

A.推进了社会主义的建设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极大激发民众爱国热情

D.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4、我国下列成就的取得,不是发生在文革期间的是( )

A.袁隆平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5、“一唱雄鸡天下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谁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

A.孙中山 B.周恩来 C.毛泽东 D.蒋介石

16、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会议作出了多项决定。大会决定修建的建筑物是

A. 人民大会堂

B. 人民英雄纪念碑

C. 革命历史博物馆

D. 天安门广场

17、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点”是

A.中国与亚非国家友好往来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D.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8、我国实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变革

B.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条件

C. 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服务

D.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改革

19、带领群众与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黄继光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雷锋

20、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在北平举行。这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有

①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③采用公元纪年

④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②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载人航天成就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蒿素发明者___________杂交水稻发明者___________

22、填空题:(共6小题,10分)

1_________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2)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92年,_________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_________

5201511月,国家主席___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_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6_________年,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3、地图中的历史:

阅读下列地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位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图中的  

3)紧邻香港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并制定了___

25、外交成就

 类别

      

 原则

1953年,周恩来首次_________

 方针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方针。

 胜利

1971年.中国恢复在________的合法席位。

 

26、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

27、开国大典:概况: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____成立,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标志着____成立。

28、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所在地——

(2)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3)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

29、全方位外交: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________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30、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________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______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4年召开了________会议,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

(3)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________的高潮,国家采用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4)中共中央提出“_____巩固、充实  ______”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简答题

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再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党都将决策的出发点立足于人民;每一个危急时刻,每一个转折关头,中国人民都将自己的力量凝聚于党……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业绩之所以震古烁今,正是因为这个伟大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而常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实事求是的政治勇气,不仅锻造了一个政党的自我修复能力,更成为它始终活跃在历史舞台的决定性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2)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在哪一重大举措完成后?这一举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我们从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4)在遭遇“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后,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什么?

3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民族独立梦,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什么?

(3)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是什么地方?它的回归有什么意义?

33、中共十四大确定的中国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2012年以来,党中央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打响脱贫攻坚战。其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世所罕见。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近百年历史,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反贫困的奋斗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192111月就在《劳工周刊》撰文,指出革命就是要“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中国共产党在救亡图强的历史境遇中应运而生,从一诞生就深刻认识到:“如果贫苦农民要除去穷困和痛苦的环境,那就非起来革命不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关注农民问题,并在农村建立根据地,通过推动土地革命,改变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分配,发动并组织贫困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实现农民的翻身解放,进而“唤起工农千百万”,迎来“天翻地覆慨而慷”。

——摘自《决战脱贫攻坚关键在党的领导》

(1)材料一中中共在农村建立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材料二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2)材料二出自哪一时期的什么文件?在当时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时“一穷二白”。

面对贫困人口数量大、受教育程度低、农村基础设施差、基本公共服务几乎空白的状况,党中央把解决吃饭问题作为“第一件大事”,带领全国人民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面推动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改变贫困群众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

——摘自《决战脱贫攻坚关键在党的领导》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让中国人民不再过穷苦生活,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实施了哪一建设计划?同期,在农村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举措是什么?

材料四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从农村到城市实施一系列改革,解放思想,解放社会生产力,通过经济增长解决温饱消除贫困,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减少贫困方面取得“史无前例的成就”

——摘自《决战脱贫攻坚关键在党的领导》

材料五 

(4)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材料六  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共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咯目标。即到中共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第四册

(5)依据材料六指出我国“新时代”解决民生问题的宏伟目标是什么?今年是哪一个目标的收官之年?今天的中学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生力军,你应该怎么做?

材料七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6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6)据材料七指出当前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