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共十二大----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共“十五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邵阳某县一农户的墙上还留有一条“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标语。从内容上分析,这条标语应出现在( )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3、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近代史上被迫的开放,二是1980年经济特区的建立,主动的开放,三是当今的扩大开放。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
①近代史上的被迫开放始于《南京条约》
②1980年的经济特区重在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的引进
③三个阶段开放的目的一样
④当今的扩大开放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⑤三个阶段的变化显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变化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4、五大发展理念是指
A.创新、协调、环保、开放、共享 B.创新、合作、绿色、开放、分享
C.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D.创新、合作、绿色、法制、分享
5、1980年5月,“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得以平反,谁的名誉得以恢复
A.雷锋
B.贺龙
C.陈毅
D.刘少奇
6、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形势,我国政府处理对外关系始终坚持的基本立场是
A.互不侵犯
B.求同存异
C.独立自主
D.维护主权
7、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肃清了国内的反革命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D.消灭了地主阶级
8、180年前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110多万千克,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这就是著名的
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9、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
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
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
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的共同作用是
A.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B.消灭了资产阶级
C.消除了美国对中国的威胁 D.消灭了地主阶级
11、新中国成立之初,刘文彩是四川最大的地主,不久其田产被他的长工和其他无地农民分走。指导长工和其他无地农民分地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2、下列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人民公式化运动
13、每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记录了当年国家发展进程中备受关注的焦点,每一份报告都是时代进程的一帧侧写。某中学历史小组对历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热点词汇进行了整理和讨论。下列发言与中共十四大关系最密切的是
A.
B.
C.
D.
14、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神舟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的是
A. 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B. 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 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16、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这不仅增强了我国的战略防御能力,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这项成就是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B.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C.发展航空母舰技术 D.杂交水稻培育技术
17、20世纪九十年代初,面对有的群众对改革开放提出了姓“资”还是姓“社”的质疑,邓小平发表重要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谈话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揭开了改革的序幕
C.带动重工业的发展
D.开启了开放的进程
18、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现在我国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9、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20、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这次会面被称为“习马会”。会面中,两岸领导人都认为应该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继续和平发展,是基于双方继续坚持
A. “一个中国”的共识 B. “区域合作”的模式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睦邻友好”的方针
21、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①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_____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②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_____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将首届最高_____授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_____”。
(2)青蒿素
①中国药学家_____领导科研团队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②由于对人类_____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2、______年12月,在经过15年的谈判后,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23、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其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954年,周恩来与_______________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25、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影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6、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
27、2013年,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________、民族振兴、________。
28、我国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是_________、珠海、汕头、厦门。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 _________制度。
29、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所在地——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5)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6)最早进行分田包产到户的地方——
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_______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实施: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______,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意义: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_______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31、探究题。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两大强国,它们的关系直接影响世界格局,请我们一起探究中美关系。
【任务一】梳理知识
(1)建国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请举一例说明。
(2)乒乓外交被称为“小球转动大球”,小球指乒乓球,“大球”指什么?
(3)1972年中美之间有何大事发生?中美之间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任务二】解决问题
(4)建国后,美国对华态度有何变化?
(5)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任务三】
(6)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32、“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3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可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坟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理解“旧中国完全死亡”?
材料二:武汉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1955年9月正式开工修建,1957年10月15日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京广铁路南段与北段连成一线。
——四川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作用?说说武汉长江大桥修建通车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