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A.北洋舰队 B.华东军区海军 C.东海舰队 D.南海舰队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议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国家资本主义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3、“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

①黄继光

②焦裕禄

③邱少云

④雷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4、多年来,国歌所承载的爱国情怀、忧患意识和奋勇前行的民族精神深入人心。将《义勇军进行曲》确定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5、“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出这一论断的是

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6、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B.毛泽东接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C.彭德怀带中国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D.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7、1960年尼克松在竞选总统时说:“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太过于僵硬,我们不应对一个有六亿人口的政府永久不予承认的态度。”这表明( )

A.尼克松要承认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的综合国力与美国势均力敌

C.美国统治阶层内部对中国的政策已出现分歧

D.美国政府要与台湾当局断绝往来

8、1971年11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这表明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③中国与日本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大跃进的完成

10、1992年的春天,一列火车在南方大地疾驶。1月18日至2月21日从武昌到深圳,从珠海到上海88岁高龄的邓小平在考察路上一路走一路讲:“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的谈话

A.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推动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C.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1、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而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了更多体现。这说明中国百姓生活(       

①消费选择呈现多样化        ②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③消费彰显中国文化自信        ④消费体现国家意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今年年初,一场以湖北武汉为中心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随着春节期间频繁的人员流动,疫情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迅速攀升,给每个人的心灵都蒙上了一层恐慌的阴影。疫情来袭,举国迎战,众志成城,目前疫控形式已大为好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也曾众志成城,挽救我国民族危亡。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以北洋军阀为斗争对象

B.都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C.都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

D.在两次合作中孙中山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13、他对家人说“我的生命从此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生命就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此刻,既是他不辱国家使命的一份交待,也是他给家人的一封‘无言家书’。”他一生献给了原子弹事业,隐姓埋名,默默无闻,他是(  )

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

D.王进喜

14、我国实施精准扶贫以来,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六年时间减少8000多万人,年均减贫1300多万人,实现脱贫攻坚的人数“大减贫”。这充分体现了四个战略布局中的(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5、1957年我国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社会总产值1平均每年增长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农业为4.5%,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6、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发起了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铁幕”演说发表

B.华盛顿会议

C.杜鲁门主义

D.马歇尔计划

1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转折会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建立市场经济的历史性决策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8、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施行。《国歌法》明确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等。《国歌法》所保护的对象是

A.《英雄交响曲》

B.《游击队之歌》

C.《黄河大合唱》

D.《义勇军进行曲》

19、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她赢得很多朋友与善意”。得出这一结论依据是

A. 适时外交方针拓展中国外交空间

B. 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领导者

C. 抗美援朝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D. 第三世界形成联合反殖反霸局面

20、下列史实,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停课闹革命 B.粉碎“四人帮” C.中共八大 D.“九一三”事件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56年初,全国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全行业___________的高潮。在此基础上,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政策,从而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2、文化大革命

(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_的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________”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文革开始:1966年夏

(3)实际指挥部: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________,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

(4)全国动乱:“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到处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________”;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________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5)最大冤案:国家主席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6)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9月13日,________等人外逃,在蒙古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7)文革结束:________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________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8)文革影响:“文化大革命”给党、________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________,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3、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___________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年代,全国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铁人”_________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1988年,___________被划为经济特区。

24、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

25、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____

26、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7、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____年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8、_________”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29、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____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

30、在上甘岭战役中,________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以自己的牺牲掩护部队完成了收复高地的任务;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而壮烈牺牲的是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的是什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是什么?

32、做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什么上来?实行什么的历史性决策?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哪些构成?)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材料二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致电世界各国政府首脑,阐明中国对于核武器问题的立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写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时间。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对拥有核武器做出了什么承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