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观察下边两幅图片,其中的内在联系是(  

 

A.三大改造阻碍了“一五”计划实施

B.土地改革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C.“一五”计划促进了土地改革进行

D.土地改革为三大改造奠定经济基础

2、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大会是:(   )

A.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 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 B. 天安门事件被判为反革命事件

C. 反右倾运动中,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 D. “四五”运动后,邓小平被撤职

4、在学习“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时,某同学注意到了三个“历史性”: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迈出了历史性的-步、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其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②连战和胡锦涛的会见

③习近平同马马英九在加坡举行会谈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5、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

A.获得自己的土地

B.兴修农田水利设施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6、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下列人物与其相对应的是

A.邓世昌 B.黄继光 C.董存瑞 D.雷锋

7、中国共产党十分注意理论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十九大上被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A.毛泽东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8、南北战争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这场战争

A. 最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 消灭了南方的种植园经济

C. 颁布了《宅地法》,满足了广大人民对土地的需求

D.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

9、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头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里的“值得”指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A. 粉碎了国民党对延安的进攻 B. 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 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 D. 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10、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1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继遵义会议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这里的“转折”重要体现在( )

A.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B.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C.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12、一些火柴盒上的图案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印记。根据所学只是判断,下图所示文字属于下列哪一时期的历史遗存(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3、“一国两制”构想最早针对的是

A. 台湾问题

B. 香港问题

C. 澳门问题

D. 经济特区问题

14、党的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它(   )

①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②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③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5、他一生进行过四次美洲航行。他把第一次西航时沿途的艰辛以及所见到的美洲大陆旖旎动人的风光都写在了日记里,但他始终认为他发现的陆地为印度的一部分。他就是航海家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6、下面文物图片所展示的文字是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甲骨文

D.拉丁文

17、回顾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在1990年设立的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

A.海南岛经济特区

B.青岛沿海城市

C.重庆沿江城市

D.上海浦东开发区

18、王华同学在整理自己的读史笔记时,有这样一段叙述:到2011年,山西省国有大型企业由35户重组为21户,企业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发展壮大;绝大部分国有中小型企业进行“政企分开、产权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产权制度改革。这说明了山西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到(  

①所有制形式  ②管理方式③分配方式 ④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下边是某图书的部分目录。该书记叙的是

 

第三章联合国军在进攻一仁川登陆和突出重围

第四章鸭绿江畔大祸临头一中国人参战……

第六章总统与将军一麦克阿瑟被免职

第七章停战谈判和相持一在山岭上苦战

第八章最后几个月一签署停战协定……

 

A. 甲午战争 B. 抗日战争 C. 炮击金门 D. 朝鲜战争

20、三大改造的完成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最突出的意义在于(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C.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基础

D.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2012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_______规定》,要求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22、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______;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

23、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________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______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4年召开了________会议,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

(3)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________的高潮,国家采用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4)中共中央提出“_____巩固、充实  ______”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24、日益密切的交往:原因:在“________、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5、1992年,_____(会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6、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而确立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2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_______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________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________建设奠定了基础。

28、一国两制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____________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9、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并制定了___

30、中共十六大将“________”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中共________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简答题

(一)、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日益富裕。

请回答:

(1)我国最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村子是?

(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我国最早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二)、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请回答:

(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什么?

(2)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什么共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分别是什么?

32、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我国取得的成就,请你写一段文字加以概括地介绍。

介绍:________

33、关于我国的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和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在20世纪末开始实行的大规模开发西部的战略是指什么?为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20世纪末,国家还实施了哪一重大行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分别是在哪一年?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军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请写出已正式交付海军的两艘航空母舰的名字。

(4)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列举3件外交上的大事。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来,我国的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几位?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某校八年级(2)班同学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把握时代脉搏)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利用时间轴基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出现在   时期;焦裕禄是   时期的模范人物;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人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是在   时期。(横线上填写图中序号即可)

(理解政策引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导致1957年、1984年、1993年三个时段GDP增长率出现峰值的关键原因。

(促进共同繁荣)

材料三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期间,多条公路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西藏地区的关系。

(3)“一五,”计划期间哪些成就促进了祖国内地与西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20世纪末,中共中央实施的哪一政策为以西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分享巨大成就)

材料四  1978~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世界排名表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世界排名

1978年

3678.7亿元

第15名

1990年

18872.9亿元

第10名

2000年

100280.1亿元

第6名

2010年

412119.3亿元

第2名

 

(4)材料四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