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时人评价某报刊“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该报刊是( )

A.

B.

C.

D.

2、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先后顺序的是(  )

①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③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④发展才是硬道理。

A. ①②④③ B. ②③①④ C. ①③②④ D. ①②③④

3、下面的几本连环画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1927年至1937年的革命发展历程,将下列连环画按其所反映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④①②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4、1953年下半年,重庆市广播电台、报社、出版社和剧团纷纷通过新闻、宣传画、连环画、海报、说唱等形式,大力宣传民主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等内容。这是为了

A. 给社会主义改造制造舆论氛围

B. 动员选民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

C. 庆祝朝鲜战争胜利

D. 大力宣传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

5、下列不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是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并投入生产

B.我国有了自己的汽车、飞机、重型机器和精密仪器等制造业

C.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的爆炸

D.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始是从(  )

A.城市 B.国有企业 C.民营企业 D.农村

7、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

A. 四个现代化

B.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实现共产主义

8、有人总结了一个“政权三部曲”,即“政权建立,政权巩固,政权建设”。下列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政权巩固”性质的事件有

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②土地改革

③抗美援朝

④和平解放西藏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近代中国,人民群众掀起了多次革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革命所反对的对象也有所不同,下列革命反对的对象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是

A. 辛亥革命

B. 二次革命

C. 国民大革命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0、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形成的东北工业基地的中心为

A. 武汉长江大桥 B.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 沈阳第一机床厂 D. 鞍山钢铁公司

11、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和耕地面积的扩大,16世纪中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栽培,这就是

A.玉米、甘薯 B.西红柿、马铃薯 C.玉米、大豆 D.棉花、烟草

12、莫言在一次演讲中说道“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水瓶打碎……”这一情境应该发生在

A.土地改革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13、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书法作品属于书圣王羲之的是( )

A.

B.

C.

D.

14、台湾经济研究院董事长江丙坤表示,“九二共识”不仅是两岸和平的基础,也是台湾经济发廣的最重要的基石,台湾同胞应该深刻认识到“九二共识”的重要性。“九一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均

A.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认同社会主义制度

C. 承诺实现和平统一

D. 认可“一国两制”

15、下图是1951年1月6日山东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他取得此证是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6、如图是土地改革时,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实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发展才是硬道理

D.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8、65年前的4月18日,万隆会议开幕。“和平相处,求同存异”是万隆会议的精神,“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则是万隆精神的时代内涵。下列有关万隆会议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会址在印度尼西亚风景如画的历史名城万隆

19、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是

A. 新发展理念

B. 新常态的科学判断

C.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

20、被群众誉为“铁人”的是(  

A. 焦裕禄 B. 李向明 C. 王进喜 D. 胡长清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分别是在________年和________年。

22、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有: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_____;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_____

23、______年底,周恩来在接见 ________ 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并制定了___

2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_____在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_____,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____新胜利而奋斗。

(2)_____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_____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有利于实现经济的____和稳定髙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7、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交接入列;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________,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2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破坏了世界和平,世界性的大战爆发。

(1)法国、俄国和英国为了保障自身安全,签订了军事协定,形成了_______________

(2)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是_______________

(3)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

(4)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

29、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____》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0、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回首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政权巩固)

(1)“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歌与哪一场战争有关?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道路探索)

(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体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哪一成就?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哪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特色中国)

(3)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请问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座城市?1987年,哪次会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图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的领导人是谁?他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的大事是什么?

(2)请你为材料一图片取个最恰当的名字。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将数千年来的封建压迫,100年来的帝国主义侵略,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一起被中国人民葬入坟墓。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了,从此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3)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代”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4)根据上述材料,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3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一首经典歌曲《爱我中华》反映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和平相处的和谐中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保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新中国在少数地区实行了怎样的制度?

(2)近年来极少数人企图将新疆、西藏等从祖国分裂出去,这种行为有何危害?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既扶助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又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请分别举例说明。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

﹣﹣摘自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专题评述

(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场战争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据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的原因及事件。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在全球“抗疫”中的做法有何不同。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