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文中的“一步”是指

A.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B.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C.提出“一国两制”政策 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下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国防建设 D.文化繁荣

3、某“农家乐”制作的野菜、粗粮受到前来游玩游客的追捧,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人已解决吃饭问题

B. “农家乐”经济发展水平低

C. 人们讲究粗细搭配,注重绿色食品

D. 人们饮食喜欢猎奇

4、“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但在古代印度,却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下图的四个等级中,国王属于

A.吠舍

B.刹帝利

C.婆罗门

D.首陀罗

5、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B.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2008年3月14日,达赖集团组织策划了企图分裂祖国的严重暴力打砸抢烧事件;西藏是哪一年和平解放正式纳入新中国中央政府统辖的?

A. 1949年 B. 1950年 C. 1951年 D. 1959年

7、如图是土地改革时,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实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现在汽车已进入我们寻常百姓家。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步于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一五”计划期间

D.改革开放后

9、“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共同体现出的精神是

A.助人为乐

B.科学求真

C.廉洁奉公

D.艰苦奋斗

10、我国运动员获得的第一块奥运金牌产生于

A. 乒乓球项目

B. 跳水项目

C. 射击项目

D. 排球项目

11、1950-1952年行的土地改革运动据依据的法律文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如图的影片情节中,主人公中争分夺秒,克服困难,确保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顺利升起,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党的诞生

B.抗战胜利

C.解放南京

D.开国大典

13、下图历史歌谣中横线处的内容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4、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走集体化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C.中国已经“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5、在下列图片中,不属于“一五”期间的建设成就的是

A.鞍山大型轧钢厂 B.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

C.报道花生亩产13241斤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6、南通是我省外商投资企业比较多的城市,这种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该地区(     

A.是我国国际化的金融中心

B.是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

C.是我国传统的重工业基地

D.在全国率先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17、到1952年底,这项经济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60%的农村人口,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据此判断,这项改革是(  )

A. 社会主义改造   B. 土地改革   C. 人民公社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掌握时间发生了这样的变化: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了

A. 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我国轻工业发展很快

D. 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19、中共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其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1997年9月的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20、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A.赎买政策 B.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没收政策 D.“文化大革命”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文献。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3)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报告——

(4)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2、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_____爆炸成功。2012年9月,我国第一首航空母舰“____”交接人列。

2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___。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____、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4、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_________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__,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25、建国初期,我国人民艰苦创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代表,比如被誉为“铁人”的石油战线上的________,国防科技战线上的“两弹元勋”________。“县委书记的榜样”________

 

26、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于什么会议________

27、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_______

28、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9、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交接入列;1999年11月,___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3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________制度;建国后,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是________制度。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的历史,是探索、改革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既有成就也有失误。石油工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2)文革中出现大量冤假错案,原因是什么?其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谁?

(3)我国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后来建立起来什么经济体制?

(4)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党中央做出了怎样的战略布局?

(5)十八大以来我国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采取了什么举措?

32、简答题

(一)、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日益富裕。

请回答:

(1)我国最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村子是?

(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我国最早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二)、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请回答:

(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什么?

(2)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什么共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分别是什么?

33、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是历史的遗留问题,请回答:

(1)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哪一年?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前分别处于哪个国家统治之下?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了什么样的伟大构想?

(4二战后,台湾回归中国,这次回归是摆脱了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这个国家是在依据什么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的?

(5)请你以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为例,说明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我国政府的积极努力,香港、澳门成功地回归祖国,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材料一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复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

材料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的《国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提到的香港曾经被哪个国家侵占?我国的澳门曾经被哪个国家侵占?

(2)香港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的性质是一样的吗?为什么? 

(3)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主要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及中央领导人 “一国两制”构想的解决方案的提出。请问“一国两制”的构想是谁提出的?

(4)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5)你认为当前严重阻碍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