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最主要的原因是

A.苏联的支持

B.中美关系改善

C.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D.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2、下图是70年前新中国的战士们高唱歌曲奔赴朝鲜前线时拍下的照片,下列歌词与之有关的是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学习雷锋好榜样”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3、《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4、“悟空跳山没跳过,他说山中有妖魔。大山一听哈哈笑,这是社员炼的铁。”“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些诗歌反映的史实是

A.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B.大跃进运动

C.工厂停产“闹革命” D.人民公社运动

5、“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反腐倡廉反映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全面深化改革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从严治党

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A.1980年

B.1984年

C.1992 年

D.2001年

7、“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群可爱的年轻人。”你认为“那场战争”指的是

A. 解放战争

B. 抗日战争

C. 北伐战争

D. 抗美援朝战争

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是

①有助于维护民族团结

②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

③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④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这首歌的生日是指( )

A.7月1日 B.8月1日 C.9月22日 D.10月1日

10、“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凤阳花鼓》体现的生活变迁是因为

A.大跃进

B.社会主义改革

C.开辟经济特区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它是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已发展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它在如图中的字母代号是

A.A

B.B

C.C

D.D

12、结合以下三幅图片可知党和政府正在努力(  )

A.推动中国外交事业 B.加强两岸经济合作

C.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D.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13、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A.辽宁舰

B.山东舰

C.福建舰

D.致远舰

14、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

A.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B.中华民族复兴梦与美国霸权主义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离不开伟大的指导思想,下列哪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6、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村民自治制度

17、“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这是习近平同志1990年在福建省福州市工作时写的一首词中的两句,赞颂了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党的好干部”。他是

A.黄继光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雷锋

18、苏州东山人沈莱舟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民族品牌“恒源样”。他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段话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农业合作化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D.国有企业改革

19、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20、最早提出“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是中共(  )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4)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是:

(5)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22、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衣:

(1)买衣服要凭____,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2)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________的方式。

食:

(1)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

(2)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____________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住:

(1)住房比较____,室内设施简单。

   

(2)人均住房面积扩大,_______明显改善。

23、为了抗美援朝、_____________,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4、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__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食道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5、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________;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________

26、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________的率领下,奔赴朝鲜战场,开始抗美援朝。

 

27、《共同纲领》内容:①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 ;②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________________ 领导的,以 ________________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 是国家的主人。

28、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___。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____、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9、__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__________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0、根据所学,完成下表

 

时间

成就

杰出人物

1964年10月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1月

1970年4月

1972年

青蒿素提取成功

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哪一年在哪次会议上颁布了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请举二例史实说明。

(3)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规定的总方针是什么?这一规定有什么意义?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民主与法治的认识。

32、谈一谈:对“大跃进”运动的看法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对“大跃进”运动的看法。

33、民主与法制是社会进步、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历程,并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在建国初期保障农民翻身成为土地主人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保障少数民族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我国的法制建没取得了重大成就,你知道是什么吗?

(3)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某一段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了践踏,这一时期是指?

(4)1986年以来,保障我们中小学生享受免费受教育机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2020年是改革开放42周年。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1)改革开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这次会议确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展览二:领袖风采

(2)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谁的图片?

展览三:城市改革

(3)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什么?

展览四:开放窗口

(4)“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请写出经济特区城市。

展览结语:展望未来

(5)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怎样继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