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 ,共有多少个民族组成( )

A.50 B.56 C.49 D.75

3、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会场上一片欢腾,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     

A.第23届联合国大会

B.第24届联合国大会

C.第25届联合国大会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4、他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土。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他是

A.雷锋 B.焦裕禄 C.邓稼先 D.王进喜

5、19493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他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照此说法,当年的完美答卷应该是( )

A. 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被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C.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D. 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

6、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由此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是(  )

A.做出改革开放战略决策,推动中国社会发展

B.解放了思想,振奋了人民精神

C.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7、促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水平一直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的科学家是( 

A.王大珩

B.王淦昌

C.邓稼先

D.袁隆平

8、祖国统一一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其中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9、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既发挥了民族资本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创造了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过渡的新途径。该政策是

A.成立生产合作社 B.走集体化道路 C.赎买政策 D.兼并政策

10、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仍努力研制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

A.为新的世界大战作准备

B.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

C.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的军事实力

D.打击美国对台政策

11、春生的奶奶给春生讲过去的事情。老奶奶说:“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啊,大家都很穷。我们穿得衣是用洋布做的,我们用的火柴叫洋火,我们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你知道我们结束洋油时代是在何时吗 (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2、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②政府重视民生   ③休闲需求增加   ④脱贫任务完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3、195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

A. 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 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D.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14、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一五计划”的开始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文化大革命”结束

15、文艺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   ②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③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④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A.③②①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16、1937年,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柳条湖事件 B.平型关大捷 C. 卢沟桥抗战 D.台儿庄战役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 )。

A.工业 B.重工业 C.农业 D.三大改造

1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周恩来在接见哪国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     

A.美国

B.英国

C.印度

D.日本

19、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8年4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英雄是

A.邱少云

B.黄继光

C.罗盛教

D.彭德怀

20、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请你解释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对外贸易(进出口)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381.4

1154.4

4722.9

39600

引进外资

1984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270.5

1028.9

5935.6

1262.7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_______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22、我国对外开放是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的,目前我国拥有经济特区最多的省份是________省;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3、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3)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奉行的外交理念——

24、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________”。

 

25、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2)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

26、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中,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________(会议);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________(会议)。

 

27、全方位外交:格局:形成全方位、________、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8、____________月,第 ______ 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29、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福建的 ______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_____个沿海城市。后来,增设_______经济特区,设立 _______ 开发区。现在,我国的对外开放已从 _______ 地区向 _______ 发展,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对外开放格局。

30、“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_____、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_____”战略布局。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怎样的?

32、根据提示信息列出相关会议

A.制定(共同纲领》:

B.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E.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为全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3、1978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站在命运的拐点,此后,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让我们回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经历,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78年是我国命运的拐点,拐点自一次重要的会议开始,请问是哪次会议?这次大会作出的伟大历史性决策是什么?这次全会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作出了怎样的转移?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一个经济特区?

(3)邓小平理论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请问是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4)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

(5)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说明了什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人

材料二:

 

1949前我国去美国的学者及留学生有5000多人,50年代归国的有1200人。这些半个多世纪前的海归,在新中国科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名字注定要载入新中国的史册。右图人物即为从美国学成回国并对中国国防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邓稼先、钱学森

材料三:他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他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也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材料四: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2019年4月24日是第四个“中国航天日”为迎接这一特殊的日子,北京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等单位,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传承弘扬航天精神。

(1)材料一是哪一位《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这位人物对人类作出了什么巨大贡献?

(2)材料二中归国科学家邓稼先、钱学森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有何重大意义?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的卓越成就”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回答,我国为什么要设立“中国航天日”?结合所学知识,1999年体现中国“航天精神”的科技成就是什么?

(5)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