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有一位石油工人,在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不顾腿伤跳进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这位石油工人是

A.焦裕禄 B.邓稼先 C.王进喜 D.袁隆平

2、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的《茶经》是茶圣陆羽在公元780年创作的,这是当时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与此类似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有

①《徐霞客游记》  

②《缀术》  

③《本草纲目》  

④《天工开物》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3、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二月逆流 C. 四五运动 D.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4、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5、“它反对种族歧视,要求基本人权;反对殖民主义,要求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会国家的人口超过世界人口总数的一半。通过与会各国代表的认真讨论,大家共同认识到促进亚非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性。”这里的“它”指(     

A.华盛顿会议

B.巴黎和会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6、表中史实可作为直接论据用来探究(       

A.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新中国工业化建设

D.外交领域独立自主

7、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航天精神,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这主要是因为40多年前的这一天,中国

A. 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B. 沈阳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

C.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出自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文件,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9、开凿于北魏时期,坐落于山西大同,其服装具有印度风格的雕塑是( )

A. 敦煌莫高窟 B. 龙门石窟

C. 云冈石窟 D. 麦积山石窟

10、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1、在某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他受到批判,林彪、江青集团诬蔑他为‘叛徒、内奸、工贼’。”文中的“他”指的是

A.刘少奇

B.贺龙

C.彭德怀

D.周恩来

12、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次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历史证明:要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为此,1949年4月宣告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  )

A. 华东军区海军   B. 东海舰队   C. 南海舰队   D. 北海舰队

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党的工作重心

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 B.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社会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D.从东部转向西部

14、如图是小强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整理的提纲,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人民空军的建设 B.导弹部队的发展

C.钢铁长城 D.人民海军的建设

15、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这一规定体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 )

A.民主 B.民族 C.民权 D.民生

16、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农业实现合作化                       手工业合作社报喜队

A.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17、某校八年(1)班的同学们学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后,准备出一期以“衣食住行・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手抄报,赞颂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美好生活。以下不能作为栏目标题的是

A. 丰富多彩的服饰变化

B. 日益丰富的饮食文化

C. 拥挤的居住环境

D. 通达便捷的交通运输

18、2020年5月5日,我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下面对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介绍中,不正确的项是( )

A.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C.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D.2008年,景海鹏实现了太空行走

19、新中国建立之初,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0、1954年宪法须有后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其主要原因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尚未成功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尚未颁布

C.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未完成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2、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名称),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3、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2006年,_____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

25、“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此为基本目的,我国进行了_______

2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________、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________、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7、__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__________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8、日益密切的交往:原因:在“________、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9、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0、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前提:“________”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谈判:(1)中英谈判:1984年12月,中英正式签署___________,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_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葡谈判:1987年4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回归:

香港回归: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交接仪式。江泽民主席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________正式成立。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举行________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________,在完成________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毛泽东指出:“国家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什么?建国初期,为了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我国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什么构想使我国成功收回香港和哪个地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什么政治制度以保障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

32、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1)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果断停止使用“________”的口号;

(3)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33、综合探究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奋进中的中国人遭遇猝不及防的灾难大考。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战“疫”,展现了中华儿女风雨共担的情怀。复课后,某校开展了“重温历史,汲取力量,与祖国同行,做时代骄子”的主题教育活动,以下是活动设置的几个栏目及相关历史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对应问题。

栏目一(英雄武汉——一桥飞架变通途)

材料一: 它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1955年9月正式开工修建,1957年10月15日通车。它的建成通车,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四川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指的是?

 

栏目二(追忆英雄——最美逆行者)

材料二: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火让他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身边,……今天我们重忆历史,只为了纪念那群可爱的年轻人。

——百度网

 

2)材料二中那群可爱的年轻人是谁?

 

栏目三(民族脊梁——时代先锋)

3)请你根据以下图文信息,把与栏目主题相符合的内容补充完整。

栏目四 (硬核科技——感动中国)

4)请你写出下表中颁奖词的人物。

栏目五(说句心里话——我的中国心)

材料三: 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高度评价

5)根据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国能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的原因有哪些?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70年的峥嵘岁月,70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淀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题展开了合作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到他们的探讨活动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巩固政权)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从改革前后土地所有制、农民地位以及农业生产的变化,说明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取得成就)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

比例(%)

1957年农轻重

比例(%)

1953—1957年平均

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继续探索)

材料三

(3)据材料三指出,1956年的中国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探索失误)

材料四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4)根据材料四,概括“大跃进”的特点。

(以史鉴今)

(5)综合分析上述探究活动,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