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面对联中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 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D.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中庆新生

2、“在一国两制”基础上香港、澳门回归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经济制度

D.社会生活

3、20世纪末以来,我国海军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2012年服役的   航母(如下图)成为海军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A. 辽宁号

B. 深圳号

C. 神舟一号

D. 天宫一号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

B.

C.

D.

5、新中国成立后, 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越南 B.南斯拉夫 C.苏联 D.朝鲜

6、这所学校在进行军事训练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北伐胜利进军准备了必要条件。这所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

B.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7、经济特区是我国最初对外开放的窗口,下列关于经济特区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早在广东、福建两省尝试

B.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C.利用外资、侨资进行建设

D.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8、武汉是一座光荣的城市。1957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作用是连接了

A.黄河南北交通

B.长江南北交通

C.珠江南北交通

D.钱塘江南北交通

9、“从清晨开始,首都各界群众高举红旗,敲着锣鼓,喜气洋洋地从四面八方拥向天安门广场……按动电钮,升起了灿烂的五星红旗。紧接着举行盛大的阅兵式。”这里描述的盛况是(       

A.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B.开国大典

C.庆祝北平解放

D.庆祝元旦

1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11、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提出的(   )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A.团结互助

B.和平共处

C.独立自主

D.睦邻友好

12、《论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一种行为准则。下列新中国外交史实中,最符合其精神内涵的是( )

A.中苏建交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 D.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3、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有四位伟人,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他们依次分别是指

A.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习近平

B.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

C.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

D.邓小平、孙中山、毛泽东、习近平

14、下列举措中,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是(  )

A.实行改革开放 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5、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交通运输业的建设成就斐然,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

A. 武汉长江大桥

B. 南京长江大桥

C. 宝成、鹰厦铁路

D.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16、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面五星红旗,它是毛泽东主席亲手升起的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它的第一次升起标志着中国(   )

A.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D. 大陆获得统一

17、以传统挂炉烤鸭闻名世界的全聚德创建于 1864 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长年战乱影响, 全聚德的经营已经岌岌可危。于是,1954 年它成为了第一批实现公私合营的企业,政府注 入资金以后,全聚德又重新发展起来。这一行为发生的时代背景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8、“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以上材料节选自《人民日报》的社论,这份社论应发表于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之后

B.中共八大之后

C.一五计划公布之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19、“小球转动大球”的故事反映了我国与哪个国家外交关系的改变?

A.英国

B.日本

C.印度

D.美国

20、下列选项中,属于近代中国开展仿效西方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_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2、科技成就:________、人造地球卫星、籼型杂交水稻、人工结晶牛胰岛素等。

2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______________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制度。

25、成果: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舞蹈史诗《_____》;电影《英雄儿女》等。

26、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______隆重举行,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起_______的作用。

2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过程:

(1)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_____

(2)2013年,_____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_____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_____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28、三、拨乱反正

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________。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________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29、1947年,根据党中央________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30、中国加入________组织(中文全称),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而其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

(1)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什么奋斗目标?正确的发展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

(2)如何理解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为更好的实现中国梦,你打算怎么做?

 

32、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1)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在这次会议上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展览二:领袖风采)

(2)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哪位领导人的照片?

(展览三:开放窗口)

“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请写出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经济特区一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4)结合所学知识及改革开放的成果,你认识到了什么?

3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问题一:探索中的失误

(1)1956年~1976年我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应该吸取怎样教训?

问题二:伟大的历史转折

(2)改革开放开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的重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3)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兴建经济特区成为一个重大突破。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是哪个城市?

问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四大”高度概括了邓小平提出的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请说出哪次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问题四:感悟与提升

(5)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各方面取到了巨大成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材料二:第61届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2006年9月13日作出决定,拒绝将冈比亚等极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台湾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和“联合国在维护台海和平方面起积极作用”两项提案列入本届联大议程。这是台湾当局妄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闹剧连续第14次遭到惨败。

材料三:2005年4月至5月,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引起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两岸大部分人民对连、宋大陆之行表示赞同、支持和理解。但以陈水扁为首的一部分人却大肆诋毁连、宋,不断在岛内掀起“台独”逆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邓小平怎样解决香港回归的问题的?写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回答台湾当局上演的闹剧第14次遭到惨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台湾回归的主要动力是什么?阻碍台湾与大陆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5)请你为实现台湾回归、祖国统一写一条宣传标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