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全面展开

2、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战争片《英雄儿女》的插曲《英雄赞歌》这样唱道:“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人民战士”和“虎豹”分别指(   )

A.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

B.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

C.八路军、日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国军”

3、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4、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行了一场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某行业进行公私合营,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情况。下列做法,与其目的相同的是(     

A.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B.进行农业合作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或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D.创办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5、“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 港澳台不适合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 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D. 在港澳台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6、下列哪次会议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7、1980年,我国首先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以下有关经济特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 B.特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 D.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8、“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

A.淮海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辽沈战役

9、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这一体系包括(   )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⑤ D.②③④

10、“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不仅遭受对外战争的苦难,还备受一系列消耗性的内部动荡之困扰。最大的一场动荡几乎推翻了清王朝。”材料中“最大的一场动荡”是指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1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 法。下列不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发展经济

C.全面从严治党

D.全面依法治国

12、不同的时代总有一些代表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被赋予了时代精神的称谓。下列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时代新人”有

①黄继光  ②王进喜  ③焦裕禄  ④雷锋  ⑤邱少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

13、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 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D. 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14、1955年,万隆会议隆重召开。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中美关系正常化

15、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A.全境解放

B.社会主义

C.国家富强

D.民族独立

16、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资产阶级自由化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7、《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指

A.实现全国统一

B.召开国民党一

C.北伐胜利进军

D.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18、“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是(   )

A. “求同存异”的方针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合作、共同发展原则 D. 独立自主原则

20、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这艘飞船是

A. 东方红一号

B. 神州一号

C. 神州五号

D. 神州七号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影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________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22、中国梦内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_____、民族振兴、人民_____;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_____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23、“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他是“______”;“培育良种,杂交水稻之父”—— 他是“______”。

24、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________,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5、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是( )

A京九铁路  B青藏铁路  C高铁  D青藏公路

26、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引导分散的个体农民参加___________,走___________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7、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

28、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________市场经济体制;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______________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9、说说我国在科技文化中的几点成就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①爆炸成功

1970年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一号,成为世界上第③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

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④”。

20世纪70年代初

屠呦呦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⑤,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成果: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舞蹈史诗《_____》;电影《英雄儿女》等。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提出许多新提法,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基于世情党情国情凝聚而成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发挥着强有力的引领作用。

(1)材料中“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实现“中国梦”?

(2)“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体内容是什么?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国梦”两者有何关联?

(5)此后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2、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2)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那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3)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不断得到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在不断地完善。请指出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上分别将哪些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3、照片、地图、示意图是了解历史的好途径。看下面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站在中间拿着文稿正讲话的是谁?

(2)图二,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司令员是谁?

(3)看图三找出一五计划期间,我们辽宁省取得的成就。

(4)看图四举出我国在这一时期取得的“两弹一星”科技成就。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有梦想就有希望,梦想成就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独立梦)

材料一:

(富强梦)

材料二:这次会议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复兴梦)

材料三: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1)材料一描绘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说出这一事件具体时间。

(2)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回答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中国梦是什么?如何实现中国梦?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