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1992年中共中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A.对外开放 B.国有企业改革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性质定位看,“四个全面”是( )
①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②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 ③民族复兴的理论指导 ④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在广西,“三月三”既是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汉、瑶、苗、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12个世居民族每年有2700多万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欢度这个节日,上千场次的民族文化活动次第开花,争奇斗艳,各族人民沉浸在民族大联欢的喜庆气氛中。我们从中感受到
①各民族亲如一家
②各民族欢度方式相同
③各民族相互影响
④民族团结的珍贵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4、下列关于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肉食的比例逐渐增加
B.主食消费比例上升
C.副食品的比例逐渐增加
D.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
5、如下图是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亿公斤) | 1950.5 | 1436 | 26.4 |
棉花(万担) | 80 | 2124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分析上表数据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该时期中国农业生产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6、这一时期,我国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还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这一时期”指的是
A.土地改革时期
B.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7、“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流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词中盛赞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
A.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B.建立经济特区
C.南方讲话使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D.实施改革开放
8、我国开始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后,人民群众中涌现出了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他们分别被誉为
A.“铁人”、“党的好干部”、“解放军好战士” 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
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仆” D.“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9、“文化大革命”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
A.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
C.过度依赖苏联政府
D.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
10、《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直接导致如表中数据变化的内容是
1845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
货物 | 旧税率(%) | 新税率(%) |
棉花 | 24.19 | 5.56 |
棉纱 | 13.38 | 5.56 |
斜纹布 | 14.92 | 5.56 |
A.割让香港岛 B.战后赔款 C.五口通商 D.协定关税
11、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2、1983年煤炭部和省政府批准,徐州矿物局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五年经济总承包制,允许超产的煤炭实行江苏省内议价自销,后企业效益由亏转盈,这说明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提升企业地位
C.乡镇企业焕发生机
D.改革扩大了国有企业自主权
1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党的哪一次会议把它确定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旗帜
A.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五大”
14、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三位伟人,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他们分别是指
A. 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
B. 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
C.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D. 毛泽东、军小华、习近平
15、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西藏的和平解放是在
A. 1949年
B. 1950年
C. 1951年
D. 1952年
16、2017年4月,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航母下水,这显示了我国的国防建设取得重大发展。下列我国的国防建设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战略导弹部队的建立
②海军陆战队的建立
③歼5型歼击机的仿制成功
④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
⑤“辽宁”号航母交付海军开始服役
A. ①④②③⑤
B. ①③④⑤②
C. ④③①②⑤
D. ⑤④②①③
17、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图中A点到D点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建国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B.建国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帆风顺
C.“右”倾思想的影响
D.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建设一事无成
18、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正确的认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②加强两岸经贸往来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③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④祖国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久唱不衰的《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表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
A.让祖国更美丽,使家乡更富饶 B.抗击美国,援助朝鲜
C.让中朝人民都生活在美丽的土地上 D.保家卫国
20、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的决议。中共十九大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的重大贡献是
A.解决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么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的问题
D.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21、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________;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________。
22、观察下图,将下列地理事物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1997年中国收回的固有领土:香港
B.1999年中国收回的固有领土:澳门
23、_______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
24、新时代强军之路格局:形成_____________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5、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__________的开端,在农村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和福建的 ______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_____个沿海城市。后来,增设_______经济特区,设立 _______ 开发区。现在,我国的对外开放已从 _______ 地区向 _______ 发展,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的对外开放格局。
2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的地方代表是_______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
28、一国两制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____年____月____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9、榜样人物是时代的先锋,学习的楷模。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战斗英雄是________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要看着把沙丘治好”的“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
30、陆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_____________、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31、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1)改革先从①开始。1980年建立四个②,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③的改革。
(2)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④;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⑤理论;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⑥;中共十五大,把⑦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第四部《⑧》。此后,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4)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1995年启动的“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职工买到住房;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健全。
(5)依据示意图,综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32、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两次重大失误,它们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
33、新中国成后,我国的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外交政策是什么?
(2)在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请你根据学习的史实,回答都取得了哪三项成就?
(3)改革开放后我国又取得怎样的外交成就?(举三个例子)这些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诞生刚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使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周恩来总理指出:抗美,就是保家卫国,是“当行”的爱国主义的正义战争;援朝,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当侵略者伤亡惨重,被迫求和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得审时度势,把战争停下来,争取在和平的环境中进行新中国建设。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这是周总理在外交上的一贯思想。
材料二 三年抗美援朝战争,对社会改革起了有力地促进作用。这项工作和抗美援朝战争同步迅猛发展,加快完成。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改革,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是根本谈不上的。
(1)为什么说“抗美援朝战争使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表现了周恩来怎样的外交思想?试另举例说明。
(2)“社会改革”与“中国民主化、工业化”有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