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的遗体和许多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会昌的烈士陵园。他和黄继光、邱少云等人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赢得的称号是( )
A.抗日英雄 B.红军烈士 C.最可爱的人 D.两弹元勋
2、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全党的共同任务是
A.建成小康社会 B.从严治党 C.依法治国 D.深化改革
3、在中共十九大会上,被确立为中共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二十八年浴血奋战”的结束时间及标志事件是
A.1945年—重庆谈判
B.1949年—平津战役
C.1949年—渡江战役
D.1949年—新中国成立
5、万隆会议的召开是战后国际形势和亚非地区形势变化,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勃兴,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运动的发展。一系列前殖民地的独立敲响了殖民统治的丧钟。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万隆会议参与国来自非洲和拉丁美洲
B.前殖民地的独立敲响了殖民统治的丧钟
C.万隆会议是二战后召开的
D.新中国的成立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6、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这是基于(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7、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1949年9月
B.1949年10月1日
C.1950年10月1日
D.1953年7月
8、王兰在1956年是一家工厂的职工,她应该是
A. 私营企业
B. 集体企业
C. 外资企业
D. 国营企业
9、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
A. 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 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C. “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
10、20世纪80年代初,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刘少奇
D.周恩来
11、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2、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合1300多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一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这就是著名的
A.五四运动 B.金田起义 C.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
13、一副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对联中“当年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14、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旋律是( )
A.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 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 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15、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坚持改革开放
16、列宁有句名言:“宪法是什么?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宪法切实保障了人民的权利,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提供重要保障。我国第一部宪法是何时颁布的( )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17、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通过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8、2014年,习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由于群众的“积极探索”,我国改革最初始于
A. 某些地方率先实行包产到户
B. 在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
C.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D. 进入世界贸易组织
19、同学们每个星期一都举行升旗仪式,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 )
A.开国大典
B.第一届政协会议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20、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 中央革命根据地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湘赣革命根据地 D.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21、外交环境: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政策,对中国实行_______和________。
22、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国家主席_____遭受残酷迫害。
23、空军:
(1)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_____________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______________。
24、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香港问题、_____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_______,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_______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内涵:“一国两制”就是在_____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4)“和平统一、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5、________(会议名称)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中共十九大,确立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
26、战区建设: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个战区,即_____________、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_____________,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27、________年,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________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都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四 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后,全国各地群众纷纷举行悼念活动。清明节前后,上百万群众来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篮、送花圈,贴传单,作诗词,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4月5日,活动遭到“四人帮”的镇压。这就是“四五运动”。这场运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统编版八下历史教材
材料五 1961年,党中央做出加速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战略决策。经各方努力,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显示出中国掌握了先进的火箭技术和制造大型火箭的技能,体现了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
——杨照德《“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内幕》
(1)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2)了解新中国成立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3)了解新中国航空航天成就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4)了解文化大革命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5)了解一五计划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6)材料一属于哪种史料:____________
A.一手史料 B.二手史料
29、__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__________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0、到_______年,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豪迈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1)结合材料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的目的是什么?
(2)请你举出在这次战争中涌现的两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3)我们中学生要学习他们什么精神?
(4)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对彭德怀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1)歌词中“跨过鸭绿江”的军队是什么? 司令员是什么?
(2)抗美援朝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
33、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11月7日下午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习近平指出: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二:
(1)材料一中提到的“九二共识”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出人们是在庆贺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哪些大事?
(3)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出的历史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历史意义?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以上材料和图片体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