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仅剩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无计划盲目垦荒

B. 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C. “大跃进”时期的毁林炼钢

D. 大规模的商业性采伐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重要成果是(   )。

A. 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   B. 选举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C. 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   D. 通过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

3、红军长征途中,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

A. 渡过金沙江

B. 四渡赤水河

C. 飞夺泸定桥

D. 翻过大雪山

4、邓小平认为对外开放要找到一个风险不大的“试验场”为改革开放探路。这个“试验场”的代表是

A. 上海

B. 海南

C. 深圳

D. 浦东

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是否融洽、和谐,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此,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我国坚持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6、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在被迫害时,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尊严和人格。他说:“宪法保障每一个公的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但在国家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情况下,这样的辩护不起任何作用。1969年11月12日,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含冤逝世于开封。材料反映了当时(   

A.我国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我国百姓法制观念淡薄

C.公民的权利不需要宪法的保护

D.经济领域中“左”倾错误盛行

7、八十多年前,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传唱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与此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俄国割占库页岛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8、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如图这一劫难发生的历史时期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A.敢打敢拼,战绩辉煌

B.实力增强,跨越重洋

C.鹰击长空,战略威慑

D.战略裁军,科技强军

10、“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他”是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邱少云

D.雷锋

11、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A.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B.使土地由私有制变成了公有制

C.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2、在我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其中“新活力”指的是(     

A.深圳为经济特区代表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D.开放天津等沿海城市

13、下表说明,到1956年年底,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标志着

 

年份

个体和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78.7%

0.7%

1.5%

19.1%

1956

7.1%

7.3%

53.4%

32.2%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确立

B. 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建立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D.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4、下列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川藏、青藏铁路通车

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④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1978—2018年这40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这些成就说明了(       

A.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的建立

B.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C.中美外交关系恢复的影响

D.改革开放持续释放经济活力

16、中华文化浩如烟海,四大名著独步古今。其写勇、写义、写忠、写智、写情,或壮阔、或精琢、或瑰丽、或奇幻。可谓“一人一天下,一书一山河”。下而对四大文学名著解读正确的是(       

A.是古典小说创作初期的成果

B.反映了市民阶级的文化需求

C.表现手法都有浪漫主义色彩

D.内容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繁荣

17、“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全球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不符合“一带一路”建设宗旨的是

A.合作共赢 B.共同繁荣 C.中国优先 D.互利共赢

18、“……从1861年至今,34年的自强,16年的变法,67年的革命,21年的改革,中国走向近代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这句话中包含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 ⑤改革开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19、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 蒸汽机 B. 电动机 C. 计算机 D. 进化论

20、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 内蒙古 B. 新疆 C. 广西 D. 宁夏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______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2、中共_______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3、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我国学者________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4、将下列图片与相关选项选择搭配起来:

 

①科技成就   ②党的建设   ③外交成就     ④国防建设     ⑤土地改革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25、我国虽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一些失误,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下图中的模范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

2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__为指导,为全面建成___而奋斗。

28、日益密切的交往:原因:在“________、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9、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类型的宪法。1992年初,邓小平的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新阶段。

30、新中国成立初期的__________________,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情境一: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分析: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其重要任务是什么?

32、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一汽下线;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材料一中成就的取得与新中国制定的哪一经济规划有关?材料一这些成就取得有何意义?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材料二中场景发生于哪一历史事件期间?该事件完成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阅读以下两幅图片

(3)材料三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33、2016年5月23日是西藏解放65周年。65年来,西藏的发展日新月异,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藏解放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我国对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实施有何意义?

(3)列举"一五”计划中的哪些成就促进了祖国内地与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形成了哪一根本政治制度?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在何时建立起来?这对我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什么会议?

(4)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5)在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