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的十七大把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概括为
A.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学习历史讲究“左图右史”,也就是说图片对于学习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对外开放
B.拨乱反正
C.法制建设
D.乡镇企业
3、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4、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水稻、骨耜农具等,反映出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的进步之处是
A.会种植农作物 B.会直立行走 C.会捕捉猎物 D.会使用火
5、改革开放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努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是在
A.1982年 B.1987年 C.1992年 D.1997年
6、下表为“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情况表”,形成表中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 社会主义公有经济成分 | 私有经济成分 |
国民收入 | 92.5% | 7.5% |
工业总产值 | 100% | 0 |
商品零售额 | 95.8% | 4.2%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7、《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 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C. 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D. 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8、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亚洲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共同维护和平稳定,60多年前的亚非会议,中国、亚洲、非洲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亚非会议对中国的重大意义是
A. 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B. 彻底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C. 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D. 中国由此与印度尼西亚建立外交关系
9、下图是山东省发放的“购物票证”。该票证
A. 可在全国范围内通用 B. 表明当时商品供应非常匮乏
C. 发行于改革开放以前 D. 是研究中国外交的第一手资料
10、读下表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 据此可知一五计划
| 计算单位 | 1957年 | ||
计划 | 实际 | 比计划增长% | ||
拖拉机 | 标准台 | 5146 | 12000 | 133.2 |
机耕面积 | 万亩 | 758 | 2754 | 263.3 |
A.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B.得到苏联专家援助
C.促使中国赶超发达国家
D.超额完成各项指标
11、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1978年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坚持民主集中制
12、“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变革”上段文字出自于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C.中共十三大报告
D.邓小平南巡讲话
13、下图为中国国家邮政局2001年12月发行的纪念邮票,该邮票的纪念主题应为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中华民族筑成新的长城》
C.《热烈庆祝中国申奥成功》
D.《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2周年》
14、学习历史需要掌握准确的史实。下列史实叙述不准确的是( )
A.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50年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同时进行
C.中国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序幕
D.中国从1949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5、五星红旗胜利飘扬在雪域高原,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距2019年有
A. 65周年
B. 66周年
C. 67周年
D. 68周年
16、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C.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D.“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17、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一下图片素材,下列各项中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是( )
A.国防建设
B.民族团结
C.祖国统一
D.外交成就
18、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是
A.上海
B.深圳
C.厦门
D.广州
19、疫情当头,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等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为国人努力撑起一片艳阳天。下列人物与他们等属于同一领域有作为的人物是
A.孔繁森 B.屠呦呦 C.杨利伟 D.莫言
20、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8年4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特级英雄是
A.黄继光
B.邓稼先
C.王进喜
D.邱少云
2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___。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____、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2、1924年,_____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孙中山又创办了_____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2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我国于____________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______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4、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1)A.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城市
B.我国在长江建立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的城市
(2)仔细观图,说说一五计划中的重点是什么?
25、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_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______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6、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创造未来。
(1)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主要是首次培育成功________。
(2)“________”是抗疟疾的中药,它的发现和实现人工合成,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
(3)为了追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在1986年我国提出了________,成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研究的重点。
27、 _______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8、
(1)图一中的人物是____________,作出____________伟大决策。
(3)图二人物是_________,提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_______基本准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__________方针。
(3)图三的人物是__________,主要贡献是__________,获得了______________称号。
(4)图四反映____________事件,司令员是________,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___
2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2012年在北京召开。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___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新中国国旗一一
(2)新中国采取的纪年方法一一
(3)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的制度一-
(4)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一一
3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努力。请你参与下面的探究活动。
(1)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 五四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请简要叙述三大历史性事件?为什么说它们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三大里程碑?
(2)雷锋、袁隆平是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的?
(3)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你准备怎样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32、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淄博某中学准备举办共和国成就专题展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相关整理工作。
(民族团结篇)
(1)党和政府依据什么制度在全国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这一制度是在什么时期提出的?
(祖国统一篇)
(2)二十多年来,在哪以基本方针指引下,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外交成就篇)
(3)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教活动。列举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三项重大成就。
(国防篇)
(4)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的第一支海军名称?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他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4、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什么状况?
(2)为了改变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发展的重点是什么?结果如何?
(3)“一五”计划期间的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