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面四幅图片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近代工业,其中属于民用企业的是

A.

B.

C.

D.

2、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杰出人物,人民分别给予了他们许多光荣的称号,下列人物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雷锋 王进喜 邓稼先 焦裕禄

A.善于改革,勇于创新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反腐倡廉,崇尚节俭

D.艰苦创业,乐于奉献

3、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的时期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第二个五年计划

C. 第三个五年计划

D. 第四个五年计划

4、贯穿2015年两会的主线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   )

A. 从严治党 B. 抓大放小 C. 现代化 D.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粮食短缺,而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全国各地的市场上却粮食供应充足。下列人物为保障我国充足的粮食供应而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侯德榜

D.詹天佑

6、时间轴最大的意义莫过于可以系统、完成的记录某一领域的发展足迹和详细事迹。如果为下列时间轴配上的合适标题,恰当的是

 

A. 中国的外交成就

B.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 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D. 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7、下列关于造纸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 东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 西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8、如今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面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沿海经济开放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9、“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诗中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长征

D.挺进大别山

10、人类为减少和控制寄生虫引发的疾病进行了长期斗争,我国哪位科学家首次研发了抗疟新药青蒿素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A.莫言 B.钱学森 C.屠呦呦 D.邓稼先

11、“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观点。对这一做法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B.违背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

C.不利于彻底纠正“文革”错误

D.坚持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做法

12、某书以女儿的视角回望了父亲的一生。书中涉及了父亲治理兰考“三害”的情节。这里的“父亲”是指

A. 王进喜

B. 邓稼先

C. 焦裕禄

D. 袁隆平

13、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风趣地提问:“这台机器姓‘社’还是姓‘资’ ”对这句话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东西

B.指出了姓“资”姓“社”的标准是看它为谁服务

C.使用机器生产就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认为这台机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14、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宣告:“我们再也不是一个被侮辱的民族,我们己经站起来了。”这表明中国人民(   

A.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 B.已经彻底消灭了剥削制度

C.已经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D.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5、1982年,邓小平说: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中国要收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其中英国割占香港岛是通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小东的爷爷很爱讲过去的事情,下列是他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其中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是 (   )

A.参加土地改革成为土地的主人

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参加人民公社,吃公共食堂

D.参与分户承包集体土地,实现自主经营

17、老照片是历史的记忆。下面这张老照片是镇江市大炼钢铁的重要基地——象山炼铁厂的小高炉群,它拍摄的历史时期是

A.一五计划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8、下图人物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因为她领导的团队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

 

A.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B.治疗感冒的新方法

C.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D.治疗天花的方法

19、1887年黄遵宪写成日本史书稿《日本国志》,虽经李鸿章、张之洞全力推介但仍未获刊印。八年后,开始迅速风行天下,几经重印。促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戊戍变法的促进

C.甲午战争的刺激

D.社会性质的变化

20、王娜同学从百度引擎中输入了“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等字眼,那么可以搜索到的网页可能是(       

A.经济特区

B.经济开放区

C.经济新区

D.沿海港口城市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2012年十八大:胡锦涛的_______被写进党章。

22、请将代表下列经济特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中

A.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福建省的经济特区

23、说说我国在科技文化中的几点成就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①爆炸成功

1970年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一号,成为世界上第③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

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④”。

20世纪70年代初

屠呦呦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⑤,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强军保障:强调军队_____________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5、拨乱反正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________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_____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1981年,中共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6、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1)香港、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_____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经济社会发展。

(2)进入新时代,中央政府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_____”“爱国者治澳”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_____》,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3)中央政府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深入推进_____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香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澳门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球前列,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香港、澳门呈现与内地优势互补、____、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7、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国家主席_____遭受残酷迫害。

28、经济特区的建立

(1)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珠海、汕头、_____4个经济特区。_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实行特殊的_____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_____交流,发展_____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9、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能制造桌子椅子、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实施了(   )

3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陆续设置了一些特区。从最初设置这些特区的示意图来看,下面的四个选项中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什么事件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2、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指导思想。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33、上甘岭战役中用胸口堵敌人机枪射口的战斗英雄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人多年以来的追求。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来临,国家、集体、家庭都严重亏空。以河北省为例,省委在1958年9月发出文件,宣布食堂“不限量吃法”;两个月后又不得不要求薯粮搭配;再过两个月的1959年1月,全省农村已经普遍出现饥饿导致的浮肿病;到5月,已有55个村255个食堂断粮停炊。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1)该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更重要的原因?

材料二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天安门诗抄

(3)诗中的“鬼”和“豺狼”指什么?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