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世纪,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是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
C.成功举办亚太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加入关贸总协定组织
2、从1956年到1966年,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C.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D.原油和石油产品实现了全部自给
3、2017年,台湾当局最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2021年,尼加拉瓜宣布与台湾“断交”,至此台湾当局仅剩14个所谓的“邦交国”。这表明( )
A.台湾当局认可“一国两制”
B.国际社会促成两岸和解
C.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
D.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4、下列属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定的是( )
A. 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 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 通过了《共同纲领》
5、检索关键词是查找信息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在百度上检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工作中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四个关键词。他所要查找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6、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该思想创造性的回答了
A. 如何实现国家统一
B. 如何发展中国的文化事业
C. 如何对农村进行改革
D.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7、春运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诸多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现象。“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上,与之有关的主要原因是
A.“文革”结束出现的探亲潮 B.恢复高考形成的求学潮
C.设立经济特区形成的务工潮 D.改革开放形成的旅游潮
8、下图是《游子身上衣》新闻漫画,游子身披五星红旗,喜笑颜开,欢欣鼓舞地扑向祖国母亲怀抱。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B. 香港回归
C. 澳门回归
D. “神舟”五号安然着陆
9、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是( )
A. 互助组 B. 家庭个体劳动 C. 农业合作化 D. 雇用形式
10、“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了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这些内容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1、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12、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整理了下列史实: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概括这些史实,最合适的主题是
A. 新中国的统一
B. 巩固新生政权
C. 社会主义改造
D. 向社会主义过渡
13、2017年“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即将召开,“两会”第一次召开分别始于哪一年?
A. 1947、1949
B. 1949、1954
C. 1949、1953
D. 1949、1978
14、20世纪50年代人民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下列任务属于最可爱的人的是
①雷锋
②黄继光
③邱少云
④杨靖宇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15、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领导人跨越太平洋。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的美国领导人是
A.尼克松 B.克林顿 C.布什 D.基辛格
16、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在哪一次会议中被写进党章的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17、某同学想了解古希腊文明情况,下列可供他翻阅的书籍有
①《马可·波罗行纪》②《天方夜谭》③《伊利亚特》④《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8、“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 )
A.珠海
B.汕头
C.深圳
D.厦门
19、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有
①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④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述错误的是( )
A.和平共处 B.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平等互利 D.互相干涉内政
21、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直观地描绘了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材料四 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迹保护。
——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材料五 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7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了解我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2)了解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3)了解我国民族政策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4)了解我国对外开放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5)了解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6)以上所有材料中不属于第一手资料的是:________。
22、2001年12月,中国加入_________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3、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 ____________ 。1997年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 ___________ 。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0世纪60年代,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其中_____________被称为“党的好干部”、“铁人”是“_____________”
25、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_”的总路线。
26、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___________,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7、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28、填空题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他的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
(3)(______)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且在中共(______)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4)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其实行(______)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开始:1978年,安徽______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发展: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拓展:配套行政改革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实行政社分设,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即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4)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____;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____、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 采用赎买政策 B. 成立生产合作社
C. 建立人民公社 D. 实行改革开放
31、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什么?
32、“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33、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以及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摩擦不断。
(1)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什么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请列举一例史实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主权完整与国家安全威胁之严重”?
(2)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非洲兄弟们跳起了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该场景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新中国成立时实行什么外交政策?1972年,什么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4、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概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材料三: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总结党和人民探索实现民族复兴道路的宝贵经验,这对发扬五四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建国初期,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的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哪一经济发展计划?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的“城”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事件?
(3)材料二中的“老人”是指谁?你如何评价他?
(4)材料三的“中国梦”指什么?结合材料谈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