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从数据看变化:据此回答下题,能直接从下表得出的结论是,改革开放使(  )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居民存款余额

1978年

343元

136元

210.6元

2007年

13786元

4140元

172534亿元

A.生产效率提高

B.综合国力增强

C.人民生活改善

D.思想观念转变

2、“今天,我走近你,大三巴下熙熙攘攘的人们脸上绽放着笑容。20年了,你回到祖国怀抱20年了。这20年里你欣欣向荣,充满了自信与自豪。”这里的“你”指的是

A. 西藏

B. 香港

C. 澳门

D. 台湾

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已经发展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的是(   )

A. 海南经济特区   B. 环渤海特区   C. 上海浦东开发区   D. 长江三角洲地区

4、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④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义勇军进行曲》

6、某同学对一五计划时期的建设成就进行了总结,“一桥”“二铁”“三藏”“四厂”,“三藏”中途径雅安的是(  )

A.新藏公路

B.青藏铁路

C.川藏公路

D.青藏公路

7、(2015·广西来宾)在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的条款是( )

A.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8、江泽民曾指出:“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文中的“从此”所指的具体时间是

A.1997年6月1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8月1日

D.1997年9月1日

9、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 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 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 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10、据有关资料显示,1953年湖北、湖南、江西三省14个乡出卖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的1.29%,比1952年增加了550%,出卖土地的数量占土地总量的0.22%,比1952年增加了506.93%。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开始了( )

A. 土地改革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11、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小明写一篇介绍某个城市的文章,草拟了以下三个标题,他要介绍的是

①对外开放的窗口

②一夜崛起之城

③经济特区代表

A. 重庆

B. 深圳

C. 南京

D. 杭州

12、“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1927年后的国内形势

B.九一八事变后的国内形势

C.七七事变后的国内形势

D.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13、《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

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

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14、1956年,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下列属于中共八大内容的是

A.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八字方针”

15、1966年发生的事件是( )

A.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B.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C.空军参加抗美援朝 D.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

16、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到 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五四运动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改革开放

17、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 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 尊重历史与现实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8、201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在青岛举行,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海军已经成为一支能够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海上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A.华东军区海军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北海舰队

19、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       

A.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B.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C.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D.大力发展航天技术

20、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里发生的“改变世界”的大事是

A.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B.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外交成就

 类别

      

 原则

1953年,周恩来首次_________

 方针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方针。

 胜利

1971年.中国恢复在________的合法席位。

 

22、重要的历史人物,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1)为改变我国“贫油”的面貌,艰苦创业,被誉为“铁人”的石油人工人是________

(2)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是________

(3)为了报效祖国振兴中华,依然弃美回国研究核弹和导弹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_

 

23、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筹建和成立________,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4、新时代强军之路

(1)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____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____大战区,即____、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3)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____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____、战略支援部队。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____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5、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26、“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的核心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7、______年12月,______全会在北京召开。

28、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被誉为________

29、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_____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方针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___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

30、中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32、西藏的和平解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解放以来,西藏的发展日新月异,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请回答:

(1)西藏是在哪一年和平解放的?西藏和平解放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建立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3)新中国对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作用如何?

33、新中国的历史,是探索、改革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既有成就也有失误。石油工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2)文革中出现大量冤假错案,原因是什么?其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谁?

(3)我国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后来建立起来什么经济体制?

(4)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党中央做出了怎样的战略布局?

(5)十八大以来我国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采取了什么举措?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材料二  从“烂泥地”到“领头羊”,28年时间,浦东经济总量从60亿元增长到9651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0亿元增长到3938亿元;更重要的,通过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初步形成了与

国际通行规则接机的发展软环境,触碰了改革开放40年来许多难啃的硬骨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看来,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成功的案例。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威胁和挑战。对中国来讲,亦是如此。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星系中一颗耀眼的新星。各国纷纷加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当然中国也是其中的一员。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可以肯定,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最早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布在哪两个省份?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在今后的对外开放中,我们应当如何面对?请你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