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魏老师上课时用的一张幻灯片,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2、某班学生在学习某主题时,查找相关的内容“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2012年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付海军”……他们研究的主题为
A. 建国初期海军发展
B. 人民空军建设
C. 建国初期外交建设
D. 国防建设
3、从下列图片可以看出,我国国防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是
①从仿制到注重自主研制 ②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③飞机制造业水平领先世界 ④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国务院总理的是 (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刘少奇 D. 朱德
5、导致下图中B到C段历史现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实施“一五”计划
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文化大革命”
6、下列对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相关内容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
A.中共十二大提出社会主义阶段基本路线 B.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中共十三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中共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使5亿多个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把汪洋大海一样的个体私有制改造成了集体公有制,这在中国历史上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一个具体的进步。”这场社会变革是指(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8、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将东北作为建设的重点;1979年,中央对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使之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可见,东北与广东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A.都是著名的侨乡
B.煤铁资源十分丰富
C.重工业基础雄厚
D.拥有中央政策支持
9、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图出现在( )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0、如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1自然经济 2民族企业 3洋务企业 4外资企业
B.1自然经济 2外资企业 3洋务企业 4民族企业
C.1洋务企业 2外资企业 3自然经济 4民族企业
D.1外资企业 2自然经济 3民族企业 4洋务企业
11、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中国人实现了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这艘飞船所载的航天员是
A.冯如
B.杨利伟
C.翟志刚
D.景海鹏
12、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教育事业有很大的发展,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发展的一个阶段是
A. 基础教育
B. 高等教育
C. 中学教育
D. 大学教育
13、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研制出“两弹一星”,“两弹”指
A. 原子弹
B. 氢弹
C. 中子弹
D. 导弹
14、“‘中国梦’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唯有真抓,才能直面问题攻坚克难;唯有实干,才能托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可见实现“中国梦”要
A.真抓实干
B.依法治国
C.从严治党
D.深化改革
15、祖国统一一直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其中标志视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是( )
A.新疆和平解放 B.北平和平解放 C.西藏和平解放 D.举行开国大典
16、“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思枪口破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样闪耀。“这首诗赞美的英雄人物是( )
A. 罗盛教 B. 黄继光 C. 邱少云 D. 董存瑞
17、1980年温州姑娘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了个体工商执照,这是新时期中国的第一份个体工商执照。它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初( )
A.国家鼓励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B.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国企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D.单一公有制开始向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发展
18、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2019年4月22日至25日在青岛及附近海域举行了多国海军活动,60余个国家海军代表团和10多个国家的舰艇应邀参加活动。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A.东海舰队 B.南海舰队 C.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19、“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者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习近平
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 B.
C. D.
21、①1950年开始的___________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1951年_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③1953年7月取得了____________的胜利,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④1953年开始执行______________到1957年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⑤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
⑥1956年___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2、________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1990年,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建立了________开发区,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23、 材料 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 ②大炼钢铁 ③特区 ④两个凡是 ⑤一带一路 ⑥原子弹 ⑦西部大开发;⑧公私合营。
将材料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______;B:______;C:_____。
2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_____的目标。
25、“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此为基本目的,我国进行了_______。
26、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________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上确立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8、20世纪60年代在兰考治理“三害”的“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____;20世纪90年代被当地藏民称为“活菩萨”的援藏干部是____________。
29、_________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运会;__________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
30、他是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31、今年因受疫情影响,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推迟到5月21日在北京召开。请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哪些准备?
32、探究历史: 2011年3月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其中,“两会”清晰地描绘了下一步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的线路图。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改革开放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历史回想
(1)1950年6月,中央政府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_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1956年间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史实是进行三大改造。试述其主要内容?
步骤二:历史转折
(3)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这次会议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工作重心转移?此次会议还做出了什么新决策?
(4)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推行什么政策?
步骤三:深度探究
小明的笔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福州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三十年多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有一处错误,请在下面写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5)错误: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
(6)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内地
步骤四:论从史出
(7)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及上述材料,说说中国为何改革开放?
3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七世纪的日本和八世纪的西欧分别有一次著名的改革。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次改革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当时日本颁布改新诏书的天皇是谁?
(3)日本的这次改革是效仿哪个国家进行的改革?举一个日本和这个国家友好往来的事件
(4)日本通过此次改革对国家产生的什么影响?
(5)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日本这个国家?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提倡的政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特色发展道路)
材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坚持国家间外交的普遍原理,又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中国大国风度、古国风貌、发展中国家特色和社会主义特色。它以和平共处为基础,以和平发展为道路,以和谐世界为追求,展现的是互利外交、和平外交、和谐外交,走出了一条温和而富于生命力的外交路线,实现了与历史上和现实中世界其他大国外交的本质区分。
——胡宗山(《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
(1)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2)请写出我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项外交成就。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2008年发布《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对比统计表
地区 | 内蒙古 | 宁夏 | 西藏 | ★ | 广西 | |
成立初期 | 时间 | 1947 | 1958 | 1965 | 1955 | 1958 |
GDP(亿元) | 5.3 | 3.29 | 3.27 | 12 | 146 | |
2008年GDP(亿元) | 7761.8 | 1070 | 395.91 | 4203 | 7171 |
(注: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3)新中国对于民族区域地区制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根据材料判断,图中★处应是何地?
(4)依据表格内容,国家的这一政治制度对于民族自治地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1992年,两岸协会以口头方式达成“九二共识”;2017年,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港澳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它们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中国共产党党史》
(5)“九二共识”的基本含义是什么?请写出“一国两制"方针下的一个成功案例。
(特色理论体系)
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二是中国文化。因此,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和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借鉴和融汇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东西文化交融的最高成就。
——何毅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6)党的十五大上那一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8)综上所述,说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哪些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