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国后,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的法律文件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2、在“文革”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错误路线的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成就有
①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亚非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哪一幅图片与古巴比伦王国有关( )
4、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探索过程中也有过曲折和失误。曲折和失误指的是
A.中共八大之后,全面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C.着手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的社会主义改造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农村土地占有状况:
地主、富农 | 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 | 古有总耕地的50%以上 |
贫农、雇农 | 占全国农户57%以上 | 占有耕地总数的14% |
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颁布了
A. 《中国土地改革纲要》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国土地法大纲》
D. 《关于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定》
6、港澳回归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步骤,港澳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分别是:
A. 1984年 1987年
B. 1987年 1984年
C. 1997年 1999年
D. 1999年 1997年
7、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工厂停工闹革命”、“批斗知识分子”、“学生停课闹革命”这些做法发生在
A. “三大改造”时期
B.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8、我国政府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 )
A.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B.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9、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下面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工业门类不全
B. 工业基础薄弱
C. 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D. 我国工农业发展平衡
10、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B.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邓小平南方讲话
D.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11、美国记者鲍大可先生这样评论到:“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为中国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世界听到了最权威的声音来自中国。这次会议是
A.中印缅会晤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26届联大
12、观察如下图历史年代尺,在位置②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
A. 开国大典
B.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C.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3、关于新疆地区的定名问题,周恩来曾说:“自治是一定要实现的。”赛福鼎则补充道:“自治不是给山川、河流的,而是给某个民族的。”毛泽东赞同他们的意见。随后在1955年中共中央作出批示,将新疆正式定名为新疆
A.自治区 B.自治共和国 C.省政府 D.维吾尔自治区
14、40年来,鉴于我国各地区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等差异,我国采取了分阶段、按次序的渐进式开放模式。以下与我国对外开放步骤一致的是
A.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15、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于外交舞台。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 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
D. 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6、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一直非常关注的问题。建国初期,我国在广大新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在这次改革中实行的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依靠贫雇中农,孤立富农,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C.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D.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17、小红看到一部电视剧有这样的场景:全国大、中学生停课去当红卫兵,城市的男女青年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这场景应是( )
A.“大跃进”时期
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土地改革时期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文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摄影照片属于图像史料之一,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下图所反映的史实其法律依据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0、从2019年6月开始,中国共产党全党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早出现在下列哪次大会的主题中
A.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C.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1、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2、开国大典
1.时间、地点:__________,天安门广场。
2.阅兵式:_________任检阅司令员,_____________任阅兵总指挥。
3.新中国成立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__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3、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________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 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长篇小说《_____》《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2012年,中国作家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4、_____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政府谈判,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_”的总路线。
26、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______。
27、开国大典: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28、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歌瑶“鞠躬尽瘁好总理,万隆外交显智慧”反映的内容是周恩来在此次会议上的成就。主要是因为此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______”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9、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____》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0、我国虽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一些失误,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下图中的模范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70周年。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践行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站起来】
(1)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标志性事件。
【富起来】
(2)改革开放使中国“富起来”。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哪一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强起来】
(3)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哪一伟大构想?写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范例。(一例即可)这些成功实践有什么重大意义?
(4)当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请写出一例外交成果。
(5)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的感悟。
32、1978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取得成功后,改革浪潮由农村涌向城市。
(1)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有什么重要意义?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3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4、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
材料二:
材料三:“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
﹣﹣摘自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China Watch》
材料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指出材料一中我国实行的是哪一个政治制度?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这次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的这段描述说明了什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