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台儿庄战役发生在(  )

A. 武汉会战 B. 淞沪会战 C. 徐州会战 D. 太原会战

2、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49年10月1日.某报社论写道:“中国人民已由过去被压迫被剥削的奴役地位,一跃而为现在管理国家政权的主人翁。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在地球上站立起来了!”这篇社论的题目应是

A. 《华北解放区的当前任务》

B. 《庆祝新中国诞生,保卫世界和平》

C. 《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十周年》

D.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4、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D.“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5、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的是(      

A.公私合营

B.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新中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可能集中在(  )

A. 《千年巨变》 B. 《峥嵘岁月》

C. 《中国新生和巩固》 D. 《伟大转折》

7、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放,光辉旗帜”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科学发展观

8、今年年初,一场以湖北武汉为中心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随着春节期间频繁的人员流动,疫情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迅速攀升,给每个人的心灵都蒙上了一层恐慌的阴影。疫情来袭,举国迎战,众志成城,目前疫控形式已大为好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也曾众志成城,挽救我国民族危亡。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以北洋军阀为斗争对象

B.都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C.都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

D.在两次合作中孙中山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9、1952年10月11日,严守纪律、意志坚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邱少云壮烈牺牲朝鲜战场,68年后的今天,邱少云的名字依然每天被其生前所在部队叫响。“纪律重于生命”成为这支部队始终坚持的信仰。下列与志愿军相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争中发扬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B.黄继光、邱少云以自己的壮烈牺牲换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

C.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D.五战五捷后,志愿军同朝鲜军民一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10、“抗美援朝战争教训了美国人,不仅被美国军队直接威胁边境的情况不复存在,而且在此后双方对立的2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政府一直都小心具翼地避免再度把新中国卷入到战争中来。”材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A.加强了中国与世界交往

B.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C.消除了中美之间的矛盾

D.是中国首次取得反帝斗争的胜利

11、1949年的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于“新纪元”的理解,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12、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最后完成于(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13、如图是一支中华牌铅笔,它于1957年9月制造。这支铅笔见证的史实是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

C.土地改革

D.改革开放

14、下图所示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下列对这次会面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

B.是1949年以来国共两党领导人首次会面

C.中国国民党这一访问团队称“和平之旅”

D.这次会面中两岸领导人达成“九二共识”

15、会议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材料中会议做出的决策是(     

A.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D.实行改革开放

16、屠呦呦为有效地治疗疟疾而提取的中药成分是

A.青霉素 B.维生素 C.青蒿素 D.抗生素

17、《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道理。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

A.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18、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下表反映当时我国的外交特点是( )

A.屈辱外交 B.外交趋于成熟

C.走向世界的中国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9、观察下面的史料,反应的信息是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A.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的胜利

B.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C.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D.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20、“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D.廉洁奉公,鞠躬尽瘁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举措:

(1)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_____,保障了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2)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深入实施“_____ ”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

(3)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使中国各方面政策的实施具备雄厚的_____和精神力量。

(4)事例:

①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建设(“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②筹建和成立_____银行。

③加快_____试验区建设。

④推进人民币_____进程。

22、新中国成立,我国的国防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1)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改名为________军。

(2)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_爆炸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力量。

(3)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__”交接入列。

23、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名称写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1)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的河流名称。

(2)英雄黄继光牺牲的战役发生地点。

24、读图学史:

(1)图一人物是在__________战争中涌现出的中华英雄儿女,他们发扬高度的_________、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_________”。

(2)图二人物是___________,他被称为“中国的航天之父”。他对祖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是研制“_________”。

 

25、他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____

2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①互相尊重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②互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互不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填空题

(1)图一中的人物是在_____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之一,他的名字是_____

(2)图二中的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这一事件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________,消灭了地主阶级,_______成为土地的主人。

28、重要的历史人物,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1)为改变我国“贫油”的面貌,艰苦创业,被誉为“铁人”的石油人工人是________

(2)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是________

(3)为了报效祖国振兴中华,依然弃美回国研究核弹和导弹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_

 

29、______年12月,______全会在北京召开。

30、_________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运会;__________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依据国情创新制度。请回答: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确立的新中国的什么制度?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制度创新的源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哪一年在哪次会议颁布的?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实施这一制度的前提是什么?

(4)20世纪末,吞港、澳门回归祖国,得益于哪一制度的创新?

32、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国梦要继续走好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第一次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是在哪次会议?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习近平在大会报告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什么内容?

(2)精神凝聚力量,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抗战时期的空前危难激发全民族的爱国力量,人民群众积极为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请列举重庆人民在后勤保障方面为抗战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3)力量汇集智慧,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情况,党和国家确立了什么基本制度来解决民族问题?这一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什么精神?

33、阅读并回答问题

习近平:“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虽会经历一时的阵痛,但将换来新生”。

(1)1980年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被誉为对外开放窗口的是哪座城市?除这座城市再列举一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放哪个地区后,极大的推动了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2)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经济特区开始,逐渐向内地推进,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2001年中国加入哪个组织,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发展,从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尝试,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中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材料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邓小平

(1)材料一中提到的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的重大决策?

(2)结合材料一分析困扰“中国改革开放中迈不开步子,不敢闯”的原因是什么?

(3)归纳材料一中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是什么?

(4)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哪里开始的?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5)结合材料二,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兴建经济特区成为一个重大的突破。请说出, 有“一夜崛起”之称的城市是哪个?

(6)改革廾放30年,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