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B.采用公元纪年

C.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 D.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徽

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里的“重大变化”主要是指( )

A. 发动战争解放台湾   B. 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C. 国共两党建立联合政府   D. 苏联的斡旋

3、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历史事件是(  )

A. 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B. 尼克松访华

C. 中美正式建交 D.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4、下列口号与下图所示宣传画的主旨一致的是(  

A.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5、学习历史需要掌握准确的史实。下列史实叙述不准确的是( )

A.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50年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同时进行

C.中国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序幕

D.中国从1949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6、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7、《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从该评价中我们吸取的主要经验教训是(   )

A.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B.必须紧密联系和依靠群众

C.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和个人崇拜必 D.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8、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下历史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巩固新生政权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一初建社会主义一—改革开放

B. 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一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一—改革开放

C. 初建社会主义一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一一巩固新生政权——改革开放

D. 初建社会主义——巩固新生政权一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

9、如图表现了1978年小岗村农民签订契约的场景,当时大家约定:“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这份契约的签订实际上是

A.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

B.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C.参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D.自主建立生产责任制

10、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陷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A. 党中央出现了反革命集团

B. 没有制定法律

C. 民主与法治遭到严重践踏

D. “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

11、关于对外开放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极大的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B.让我国尽快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培养了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

D.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12、它“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它”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从此走上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宽广道路。“它”发生于

A.1842年 B.1984年 C.1997年 D.1999年

13、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间是

A.1966年夏

B.1971年9月

C.1976年9月

D.1976年10月

14、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A. 和平解放西藏

B. 实行土地改革

C.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5、2012年5月,叙利亚爆发了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包括40多名儿童在内的100多名平民遭到了屠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求制裁叙利亚,而中国则反对干涉叙利亚内政。这一事件体现中国政府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大国强权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利益第一的原则

D.“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

16、有人问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为什么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纺织大王”说:“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地主阶级进行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7、到1957年底,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这说明新中国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农业生产增长有限

C.增强了工业基础和实力

D.轻工业生产高增长

18、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进行考察时,针对山西的文物保护及经济社会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此,平陆县某中学历史社团开展了“感受平陆历史变迁”的系列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小题

1一九六零年某日,山西省平陆县六十一名修路民工食物中毒。县委书记亲自领导抢救,因情况危急,急需大量特种药品。消息传到北京,由人民空军及时将药品投到该县,使阶级兄弟获救。当时正是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时期,为克服困难,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

A.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抓革命促生产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平陆高调,原名“丝弦戏”,俗称“山窝子戏”,形成于清同治年间,起初流行于平陆县沙口、张峪一带,后渐扩展至夏县、芮城、临晋、运城及河南的陕县、灵宝和陕西的潼关、滑南等地,因其演奏时所用主奏乐器是四胡(四弦),故又称“四弦书”。早期的平陆高调由盲人及算命先生走村串乡,操四弦、击木鱼演唱,内容多系民间故事与历史传说,主要是在庙会、祭祀、民间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表演。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平陆高调形成于清朝前期

B.平陆高调又称“四弦书”这个名字源自于它的演奏乐器

C.现在平陆高调的演奏者主要是盲人或者算命先生

D.平陆高调的内容几乎都是民间故事,只在民俗活动中表演

19、新时期以来农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C.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D.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

20、人类为减少和控制寄生虫引发的疾病进行了长期斗争,我国哪位科学家首次研发了抗疟新药青蒿素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A.莫言 B.钱学森 C.屠呦呦 D.邓稼先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日常生活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_____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_,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吃的方面,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_问题。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3)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_____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_____”,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_____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2、们可以用数字来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势力的发展过程,请分别列举了以下内容。

(1)“一次大危机”:________

(2)“两个策源地”:________

(3)“三个坏同盟”:________(指哪三个国家组成的同盟)

 

23、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交接入列;1999年11月,___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4、重要历史人物会推动历史的发展。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人物。

(1)他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______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曾指挥百团大战,又领导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的人______

 

25、___,是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26、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

27、他艰苦创业,带领钻井队开采出了大庆油田第一口井,被誉为“铁人”。____

28、全方位外交: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________、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9、请将代表下列经济特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中

A.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福建省的经济特区

30、“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他是“______”;“培育良种,杂交水稻之父”—— 他是“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

32、上个世纪60年代,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被誉为“铁人”的大庆石油工人

3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既有巨大成功,也有严重失误。但总体来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了。“站起来”的国家和人民的地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3)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短时期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国选择并坚持了哪一发展道路?

(4)习近平指出,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如下图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1)图中A是哪一经济特区?

(2)B是哪一沿海开放城市?

【唯物史观】

材料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的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 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

(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我国这一时期的建设探索之路?

【历史解释】

材料三:第二条: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三条:征收祠堂、庙宇、寺院、教学、学校和团体在农村中的土地及其他公地。但对依靠上述土地收入以为维持费用的学校、孤儿院、养老院、医院等事业,应由当地人民政府另筹解决经费的妥善办法。

--1950年,新中国颁布法律条文摘录

(5)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三内容摘录自哪一法律文献?它的颁布给新中国农民带来哪些切身利益?

【史料实证】

材料四:国家博物馆藏《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私立的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

(6)这份契约反映了小岗村农民怎样的愿望?他们的举动引发了我国农村哪一制度的广泛推广?

【家国情怀】

材料五:我之所以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因为兰考是焦裕禄同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时的讲话

(7)你认为焦裕禄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