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正处于古典文明再生的时代,他们的生活重心不再只有上帝,也逐渐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引起这一变化的是(     

A.基督教的兴起

B.庄园制度建立

C.文艺复兴运动

D.城市的兴起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主导“三国同盟”的国家是(  

A.英国

B.意大利

C.德国

D.奥匈帝国

4、标志着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离走向团结,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转折点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 一五计划期间

5、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二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香港回归

D.改革开放

6、“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7、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实现的标志是:

A.开国大典的举行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抗美援朝 D.大陆全境解放

8、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奋进,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澳门回归 ②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中美建交

A.②④③①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9、经济特区的创办使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在短短的几年内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是( )

A. 深圳 B. 厦门 C. 汕头 D. 珠海

10、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纵览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

A.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11、下面是一位同学对历史八年级下册某一课知识的总结,其标题应为

 

A.土地改革

B.国企改革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

12、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大病统筹”、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一般门诊费用的模式,这是改革后的

A.养老保险制度 B.失业保险制度

C.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医疗保险制度

13、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

A. 中共七大以后

B. 中共八大以后

C.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以后

D. 1961年初

14、关于下列两幅图片内容的内在联系论述最准确的是

A.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实现了统一

B.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前提

C.新中国成立标志着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百万农奴翻身做了主人

15、“联军进入北京后,大肆抢掠,‘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成立了‘北京管理委员会’,各国划分地界,对北京进行军事殖民统治,大批义和团民和群众死于联军枪口下。”次年,联军和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辛丑条约》 C.《黄埔条约》 D.《马关条约》

16、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隆重举行。下列选项中与该会议不相符的是

A.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决定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

D.制定第—个五年计划

17、“援朝抗美弟兄多,烈士少云事可歌。高地名传三九一,寇军徒念阿弥陀。戮穿纸虎功长在,缚住苍龙志不磨。邻国金星留纪念,英雄肝胆照河山。”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是( )

A. 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

B. 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

C. 艰苦创业,为中国的石油开采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D. 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18、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据1954年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国务院

D. 中央军委

19、“这种精神体现了清正立身、艰苦奋斗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心系他人、舍己为人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掌权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材料中的“精神”是指

A.“雷锋”精神

B.“焦裕禄”精神

C.“铁人”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

20、“那是一个现在看来很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诗中所纪念的那一群年轻人是(     

A.工农红军

B.八路军、新四军

C.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人物

(1)新中国首任解放军总司令——

(2)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3)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4)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中共领导人——

22、开国大典:概况: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____成立,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标志着____成立。

23、1956年,________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4、下图的名称是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件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5、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时间:________年9月13日地点: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经过:________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标志:________

26、_______ 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____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 ________ 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7、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一一

(2)彻底催毁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一一

(3)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一一

28、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_____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2)中共十二大:_____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_____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_____的社会主义”。

(3)中共十三大:_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_____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邓小平南方谈话:

①时间:_____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多次发表谈话。

②谈话内容: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_____;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_____才是硬道理。

③意义:进一步_____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____产生了深远影响。

(5)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_____。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_____。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_____、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6)中共十四大:____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_____理论武装全党。

(7)中共十五大:____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把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9、新中国建立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将下列对事件和人物的梳理补充完整。

(重大事件)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杰出人物)

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30、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的_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2001年,我国加入_______中文全称,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经济改革的大幕。1978年,安徽凤阳等地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逐步在全国推广。这一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杀出一条血路”。 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现在我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1)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动手设计一个表格对上述改革开放的探索进行分类总结。

(2)综上所述,你能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汲取什么智慧?

32、新中国建立所产生的国内影响是什么?

33、探究历史: 2011年3月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其中,“两会”清晰地描绘了下一步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的线路图。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改革开放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历史回想

(1)1950年6月,中央政府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_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1956年间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史实是进行三大改造。试述其主要内容?

步骤二:历史转折

(3)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这次会议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工作重心转移?此次会议还做出了什么新决策?

(4)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推行什么政策?

步骤三:深度探究

小明的笔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福州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三十年多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有一处错误,请在下面写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5)错误: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

(6)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地

步骤四:论从史出

(7)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及上述材料,说说中国为何改革开放?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迁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国家发放的票证

(1)仔细观察,找出票证上的重要信息,并写出其反映的特点。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著于1985年的《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后,发行到40多个国家,成为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导用书。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1997年,袁隆平开始“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2017-2018年,袁隆平团队完成“海水稻”和沙漠水稻实验,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

(2)依据材料二,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符合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画“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画“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画“未涉及”。

① 杂交水稻技术为解决中国以及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

② 中国对杂交水稻技术执行严格的保密和封锁。( )

③ 袁隆平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并享有较高的国际声望。(  )

④ 袁隆平不断突破自我,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  )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西装日渐普及。“西服热”也带动了夹克衫、风衣等其他西式服装的流行。女性们穿上了西装套裙,连衣裙、健美裤深得广大女性喜爱。服饰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

20世纪90年代,国际时尚登陆中国市场越来越迅捷。男性西装逐渐跟上了国际潮流,更加合体。一步裙、超短裙等女装很快流行。1991年(人口11. 6亿)我国服装产量跃为55亿件,人均新衣近5件。与此同时,中国服装界出现了寻找和恢复本民族服饰文化的意识,新旧世纪之交悄然兴起“唐装”热,掀起了中国传统服饰时尚的盖头。

——摘编自胡月等《百年衣裳:中国20世纪服装演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服装潮流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