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如表信息反映了

A.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B.“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显著

C.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D.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重要创举是(     

A.实行没收政策

B.实行赎买政策

C.采取租赁制

D.建立合作社

3、1960年春,他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他是

A.焦裕禄

B.邓稼先

C.雷锋

D.王进喜

4、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自行车到私家车”,人们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观念的变化

B.西方文化的影响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城市化进程加快

5、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A.中国无需他国的支持 B.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C.美国、苏联友好相处 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A.共享 B.开放 C.协调 D.创新

7、“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中美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句中所纪念的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是

A.工农红军

B.八路军、新四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人民解放军

8、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一边倒”政策的实施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D.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

9、下列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⑤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0、2018年1月16日,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正满2周年之际,台湾网友专门为蔡英文作了一首打油诗,叫新版《台湾之光》。“陆客跑光,经济俩光,钱沾撒光,财政花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出现了倒退,让两岸关系走向正轨的政治前提是

A.必须坚持“九二共识”

B.海协、海基会的沟通

C.两岸“三通”的扩大

D.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

11、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新中国诞生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D.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12、下图是小明同学列出的中国现代历史部分线索,在空白方框中应填写(   )

A.“大跃进”运动

B.开国大典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13、下列著作中主要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是

A. 《毛泽东选集》

B. 《周恩来选集》

C. 《刘少奇选集》

D. 《邓小平选集》

14、歌曲《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青藏铁路建成于:( 

A.“一五”计划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在(       

A.1949年底

B.1953年底

C.1956年底

D.1958年底

16、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7、人类为减少和控制寄生虫引发的疾病进行了长期斗争,我国哪位科学家首次研发了抗疟新药青蒿素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A.莫言 B.钱学森 C.屠呦呦 D.邓稼先

18、下面两幅漫画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海峡两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越来越密切

C.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提

D.实现祖国统大业任重而道远,仍存在诸多障碍

19、以下史实中对消灭地主阶级,解放农村生产力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

A. “大跃进”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20、了解历史时序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列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事件名称。

(1)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重大举措——

2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陆续设置了一些特区。从最初设置这些特区的示意图来看,下面的四个选项中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

2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________的率领下,奔赴朝鲜战场,开始抗美援朝。

 

24、导弹部队的发展

(1)____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导弹部队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____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2)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

25、1952年底,_______ 的完成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一一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一一

(3)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一一

(4)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一一

27、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_______

28、开国大典

1.时间、地点:__________,天安门广场。

2.阅兵式:_________任检阅司令员,_____________任阅兵总指挥。

3.新中国成立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__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义: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_____,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30、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_________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___”的方针。

(2)“________”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作用分别是什么?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哪些构成?)

33、新中国成立后,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

(1)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什么制度?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3)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建国后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这次会议确定了怎样的指导方针,工作重心作了怎样的转移?它开启了什么时代?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别是谁提出来的?又分别在哪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信息窗口题

信息一:如图所示

信息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的。”

--周恩来

信息三: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如图)

(1)结合信息一,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请问这个原则是什么?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2)结合信息二,这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讲话?这段讲话体现了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3)根据信息三,图中记录了中国外交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4)纵观新中国外交风云,说一说你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